姚泽孝在湖广都司衙门做事的时候,有次巡营看中了这人,提到身边做了亲兵,如今掌一伍人马,专司侦查。
“见过陈大人!”付大犹说话瓮声瓮气,“属下前去霍山,半路里就有好些个流民正拖家带口往这边迁移。怕有探子在里面,属下没同他们多接触。靠近霍山就不能前行,贼寇已经占了潜山,东面的山里到处是流寇和难民,分不清楚,不敢冒进。”
“在霍山外围的是谁的部曲能弄清吗?”
“属下碰到城外劫粮的小股人马,摸了个舌头问了下情况,说是如今流贼兵分三路,北面往徐州方向打,领军叫做张文秀,中路往霍山方向,领军是张可望,南路是主攻方向,领军正是八大王张献忠。”
“兵分三路,也不嫌撑着。”姚泽孝不以为然。
陈吉发心中叹了口气,正常看,一股流寇,无根之草而已,兵分三路只能是被官兵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但事实上,由于官兵机动性差,地方守城部队太过拉胯,历史上,张献忠非但没撑着,还屡屡得手,连破城池,趁机裹挟大量的青壮,抢劫大批的钱财。
他大概搞清楚了当面之敌,张可望,就是后世的大西帝国东王孙可望。
孙可望作战勇猛,也是最早跟随张献忠的养子,在农民军中地位很高。
但这人胆略过人,智略一般,与他的养父一样,没什么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
“知道了,再去探,每日回告敌方进展。不过你们也要小心,敌人行军速度很快,这几日测算,他们全速行军每日不低于二百里,只要发现他们的前锋进了英山或者罗田地界,立刻回来,不要耽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属下领命。”
付大犹又去侦查,姚泽孝想了想,指着地图道:“英山罗田接壤,两个县城之间之离十里,要不要把罗田也拿了?”
“县城无所谓,咱们不是来打仗的。”
姚泽孝想起行前陈吉发做的那些准备,笑了笑。
“不知道黄州府该如何想你。”
“怎么想都无所谓,他反正是要罢官回家了。”陈吉发也笑,“就咱们这点力量,堵八大王肯定是堵不住的,县城能守就守,守不住就保护民众。给他们的大礼在后面呢。”
姚泽孝不知道所谓的大礼是什么,但陈吉发这人,总有种力量能让他安心,好像没什么是他解决不了的事情。
来这里之后,陈吉发搭了个沙盘,这是姚泽孝军旅多年,第一次在指挥室看见这种布置,山川河流,行军布置,一目了然。
如今,显示农民军的红色小旗,已经插到了潜山、霍山附近。
战斗近在眼前。
陈吉发在研究农民军的时候,作为霍山方向的农民军指挥,张可望这两日有些烦躁。
原本,义父掘了皇帝老儿的祖坟后,是打算东进,抢南京的那些王公贵族去的。没想到,皇帝老儿虽然不怎么管下面的府县,陪都的守卫力量倒是配的挺足。于是接连吃了败仗。
没办法,义父决定向其他方向开辟回陕路线。
张可望这队人马,本是留在后面监视明军动向,顺便接应北上的张文秀的。不过,因为明军行动迟缓,久久不至的关系,孙可望觉得自己也能攻城,也能打通一条归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