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他们,咱们这次胜了,手上有一百多首级,一百多俘虏,还都是陕西老营的贼,足够堵住他们的嘴。你们尽管做,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有什么事闹到了巡抚那里,我来处置。”
两人点头称是,陈吉发正要交代后面的工作,门口突然有护卫进来通传,说是江夏有故友来访。
陈吉发让人进来,才进门,他就惊喜起身,跑出去迎接。
“云生!”
“吉发,我回来了!”
来人正是去武当山习武的苏云生。
分别两年,这位苏家湾当年的纨绔少爷,如今皮肤黝黑,满身肌肉,举止稳重了。
“哎呀,你可算是回来了。之前给你写信,不是说还有些日子吗?”
“嗯,本打算再修行一段,不过如今流寇肆虐,武当也不算安稳,师傅让我带几位师弟下山投靠你。本来年前就要回来的,结果流民堵了路途,正月里流民散去,这才动身。倒是你,这两年不见,做这么大事业,如今都是进士公子了。”
“哈哈,还不多亏了熊夫子教导。”
“你倒是赚的,熊夫子教你学问,还送了你个好媳妇。”
“就你话多。来来,我与你细说。”
陈吉发停下手中公事,与苏云生好好叙旧,讲了这两年经历的大事,又说到当前局势,聊了大半个时辰。
“吉发,我这次回来,也是帮你做事的。早先咱们同学一场,书斋里我不合群,也就同你能做朋友。你还送我兵法书,这些年我都认真研习了。如今,若你不弃,可以给些任务,我来做事。”
陈吉发想了想,对苏云生郑重道:“嗯,你来的正好,我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帮我盯着。”
张可望兵败的第二天,从潜山县往宿松方向去的张献忠就知道了消息。信中,他这位养子对整个英山的情况进行了描述,还对武昌府的那支小部队着重提及。最后,提到了他在想办法寻找其他通往河南的路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献忠将信扔进火盆,叫来亲随养子张定国。
这位今年十四岁叫做张定国的小伙子,便是张献忠的养子,今后两撅明王,震动清廷的名将李定国。
他生的五官方正,平日就严肃认真,不苟言笑。从九岁跟着张献忠做马僮,到后来能拿枪杀敌,被张献忠收养,张定国一步一步,历经血火考验,虽然只有十四岁,却比许多成年人还要稳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