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宋应星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1798 字 28天前

摆在面前的是一本《知行论》,这次,署名排第一位的就是邓云容。

“胡闹!怎么又出书?还是这种离经叛道的?!你是嫌爹爹政敌太少吗?!”

邓来鸾是科班出身的正经进士,博览群书,这标题一看就知道肯定是讲阳明心学的东西。他本人虽然是个实干派,同情心学,但他同时也是个职业官僚,知道如今朝堂上理学信徒多,尤其是崇祯皇帝上台后,尊崇纯而又纯的“德治天下”,喜欢引经据典,对“知行合一”的心学信徒多有打压,甚至对复社这种“复古”派擦边球都表示反感,因此,邓来鸾觉得女儿这种摆明车马支持心学的书籍,是在为自己树敌。

“哎呀,怕什么?!”邓云容却是娇笑嫣然,冲着父亲撒娇道:“男子写得,女儿为何写不得?陶先生说,如今这世道崩坏,无德者窃据高位,庸碌者着书立说,还不如我们这些女君子之义呢。”

“女儿家天天琢磨这些?!”邓来鸾气不打一处来,“都十六了!你娘也不管管你,天天在外面野的没边了。这书已经刊印了吗?”

“是呀,先印了五百册。文稿先前寄给子安先生指点过,他说女儿的文笔很好,说要将这书选入合作社学堂的推荐书目呢。”

邓来鸾分外惊讶,文人着书,不外扬名后世、开宗立派,现在,自家的女儿跟他说,她编写的文集,要纳入书院的教学,成为参考书目了。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女儿的思想,将成为江夏孩童的启蒙和人生指引,将成为文庙中受人敬重的先贤!

他怔愣的盯着女儿开心不已的面庞,十分无语的翻开那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决的白话题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落款,但字迹工整有力,醒目美观,邓来鸾一眼就认出来,是陈吉发的字。

往下翻,文章首先讲认知,主要论述认知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然后讲客观实践对认知的作用,认知对实践的指导,最后总结,认知能够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但认知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必须尊重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实践,只有经过了实践验证有效的认知才是正确的认知,才是能够被人们掌握的真理。

整个文章体系完整,论述严密,但是,邓来鸾越看眉头越是紧锁,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小主,

“陈子安说你的文笔很好?”

整本书都是白话文,有些地方问了解释一些生僻枯燥的概念,就像是小女儿家碎碎念一般,反反复复论证,反反复复举证,在邓来鸾看来,不仅毫无文采,甚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比她之前与陶樱合编的那本《海外奇闻概览》差的太远了。

“爹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哟!”女儿眉眼弯弯笑道,“您可不知道,先前写的那些骈文体只有那些酸腐的秀才能看懂,但是他们又都不看女儿的书,或者对这些内容嗤之以鼻,写给他们何用?陈先生点醒了女儿,他在第一稿的批复中说,写书要根据你要传达的意思选择受众,最好是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字风格。实践论最大的受众不是每日风花雪月的秀才们,而是具体做事的官僚、书吏,是经商的掌柜们,是每日忙碌的大匠们,是学堂的孩子们。写给他们看的东西,自然是直白才能动人心,直白才能易接受。”

邓来鸾从未想过自家的女儿会有和自己坐而论道的这天,内心里五味杂陈,瞧着她久久不语。邓云容侃侃而谈半天,见父亲这个样子,小心翼翼道:

“女儿脸上长痘子了吗?”

“没有,就是瞧你长大了,该是时候回家成亲了。宜杰上月来信询问,本没有答复。现在看,这个月就让他来接你回去。”

“啊?!爹爹说真的吗?”邓云容立刻有些怅然,神情低落下来,“可女儿在金口书院还有好多事情呢。若是就这么放下走了,如何舍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