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粮价之战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1674 字 27天前

“泰山还邀约了哪些银号?”

“暂时还没有,这不是和你先商量吗?不过,几年四通钱庄吃的盆满钵满,惹了许多人眼红,若是你愿意干,回头老夫给个名单,你去联络,咱们争取玩个大的。”

“如此一来,咱们与陈家怕是要结仇。”

高书吏摆摆手,不以为然。

“在商言商,那陈吉发不是个小肚鸡肠之人。当年粮行的夏金元那般针对他,现在还不是好好的做生意?若是咱们这次做成了,说不定往后银号这块,能取代四通钱庄和他们之间的合作,每年数十万两银子的进出,你不想要?”

想要,实在太想要了。王珏红了眼睛,狠狠点头。

“泰山大人说的是,小婿这就去准备!”

八、九月份历来是消费旺季,市场上银钱流动较快,因此短期内收束白银的投放,立刻就引起了物价的上涨。

合作社商会监测到了这个情况,并立刻向段瑾报告。

这位女强人这两年的注意力放在了投资兴办工厂,开拓江南和海外市场上,起初并没有意识到本地银价的波动,直到接连收到几起本地供货商回款拖欠的投诉,才引起了重视。

段瑾立刻向四通钱庄的东主发了拜帖,上门求见。

四通钱庄明面上的老板姓茅,叫茅允仁,家里原本在夏口做倒买倒卖的生意,也做房产地皮的买卖中介,在他出生的时候,生意就已经很大了。

在他十三岁那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三年,父亲将他嫡亲的姐姐嫁给了贺逢圣的族侄做妾,由此攀上了贺家的关系,创办了四通钱庄,开始做银号生意。

从万历四十三年起步,到崇祯八年,四通钱庄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了江夏首屈一指的钱庄,与许多本地的小银号合并,还在长江沿线城市设了分号。

不过,因为贺逢圣本人属于清流官员,崇尚修身立德,自律极严,因此贺家与钱庄的关系只有少数业内人士知道,提供的支持更多是人脉上的而不是官面上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茅允仁这一代,为了扩大势力版图,也为了降低对临近致仕的贺尚书的人脉依赖,他将钱庄的股份分散,拉拢其他士绅入股,其中就包括了新晋进士陈吉发。

如今四通钱庄已经有了点“公司”的意思,并不再是茅家一族的钱庄了。

所以,严格来说,段瑾是代表了股东陈吉发来见茅允仁的,不过,此前,陈吉发还没有将四通钱庄纳入合作社体系的打算,因此双方更多是商业合作,私底下的联系其实极少。

茅允仁早就听说江夏陈子安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与之前那位狂人李贽有的一拼。

不过,与李贽终生痛苦挣扎不得世人的理解不同,这位陈进士似乎并不追求被人理解,而是立足于兴办实业,赚取银钱,然后通过利益驱使,吸引那些对他感兴趣的人主动靠近。所以,李贽呐喊了一辈子,最终寥落出家,而这位陈先生,闷声发大财,竟然将李贽书中的所求,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