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党争纷扰

明末争雄 如梦观影 1770 字 19天前

自从孙元化编练的火器新军叛逃辽东之后,崇祯皇帝对天主教和这些研究西学的士子恨之入骨,对编练新军的主张也是嗤之以鼻。

坚持儒家正统的崇祯皇帝认为,将领就应该将注意力放在部队的控制和人心鼓舞上,搞军制建设和技术革新,就是舍本逐末,

那么,朱大典的这份折子,目的就很明显了,名为邀功,其实就是为了恶心崇祯皇帝,让皇帝觉得他不堪大用的。

这样一来,可能守皇陵都轮不上他,搞不好扔去南京陪毕懋康“造炮”,甚至直接夺职回家。

温体仁觉察出味道来了。

无论是郑三俊还是朱大典,上的折子,都是为了恶心人。

而恶心人的最终目标,恐怕,是为了让两人顺理成章的离开战场,置身事外。

温体仁冷笑一声,两位大人,好算计呀!以退为进,让帝党去趟河南、凤阳的浑水?

那必然不可能!

再说,他温体仁手里也没有能领兵打仗的人,甚至连有胆子去战区的人都没有。

这不是明摆着要看他们“帝党”出丑吗?

筹谋深远,其心可诛!

他想了想,拿着两份折子去找谢升。

“这两人的安排不妥。圣上请你斟酌,便是没有完全对两人失望。朱大典建议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兼领淮扬戎政。卢象升建议加兵部侍郎、巡抚宣大。”

这任命基本回归了历史的正轨,所谓“负负得正”,正是陈吉发希望看到的效果。

不过,关于他本人的任命,温体仁瞄了一眼,没有在意。

小小的新科进士,授了个推官而已,无足轻重。

至于邓来鸾,又不是此次立了军功,首辅认为没到提拔的时候,下次再说。

谢升是个提线木偶,温体仁怎么说,他就怎么执行。

提交内阁的时候,钱士升果然表示反对,认为应该让卢象升入职中枢,整顿京营。

温体仁冷笑不语,在谢升的折子上票拟,呈送皇帝。

圣旨到江夏的那天,陈吉发正准备从江夏出发,应一月之约,接喜鹊儿回山中,再与邢红娘谈判。

但圣旨既下,陈吉发只能先回家接旨。

来宣旨的钦差是位年轻的翰林,这趟湖广之行,他要宣三份圣旨。

陈吉发这里算一份,卢象升那里一份,还有一份给了王梦尹,这位老臣将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陈家于院内设置香案,先拜祭,然后请钦差宣旨。

宣旨内容枯燥冗长,最重要的是官职,大名府推官,正七品。

品级没变,但是从巡抚的幕僚官变成了朝廷的命官。这还是有点区别的,相当于后世的“省管干部”重用为“中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