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甲胄齐全,你们就出发。蒙古的兄弟们可能一开始还不太适应这边,你们要好好照顾他们。”
众人俱是应诺。
散会后,陈吉发又去见了王登兴、王珏父子。
这次晋中之行,多亏了这两父子的大力支持,陈吉发先是表示感谢,然后请他们帮忙做好后续工作。
走之前,他又去见了下晋中商会的负责人。
不是别人,正是吴成道。
“你想好了?这个月不去考,再考又要等三年。”
吴成道还是彬彬有礼的样子,先拱手道:
“小弟在合作社两年,已经为公子的义利论所折服。只要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科举其实并不是必要的。”
“你能这样想非常好。我们现在就是在用实践支撑义利论。等这套理论、这套做法大行其道,将会爆发出想象不到的巨大力量。你在此主要做好几件事,一个就是要尽快广泛推广玉米。这是让山西人民吃饱的关键。第二个就是山西是煤、铁之乡,北方的钢铁、机械以后都放在山西附近,你做好选址和规划后,可以自主决定拉投资。技术方面,让许定山支持你。现在他手里有几个学徒已经做得很好了。第三个就是要培养镖会武装。薛虎给你用,但这点人不够。山西到处都是马帮,咱们要让他们服气,靠讲道理是没用的,一定要拳头硬。其余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就一个原则,利己不损人。”
“小弟受教了!”
陈吉发很满意吴成道的谦逊态度,这孩子做事很踏实,话也少,其实科举做官也是个人才。
但他自己选择放弃科举,陈吉发并不会强求他去考。
交代完事情,陈吉发就准备离开,转身的时候,吴成道突然莫名来了句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大哥与家姐……真的一点可能都没有吗?”
“嗯?”陈吉发怔住了,“吴婷?她怎么了?”
“没……没什么。”吴成道犹豫下补充道:“她为了母亲和我辛苦到如今,已经二十三了。做弟弟的不想看到她孤老,她是个非常好的姐姐,非常坚强的女人,不应该这个结局。”
“这个话你同她谈过吗?”
吴成道摇头。
“你该和她坦诚的谈一谈,而不是找我。”陈吉发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你也是个优秀坚强的好男人,愿意体恤姐姐,愿意为家庭分忧。但每个人的人生都也应该由自己选择。去问问她如何想的吧,或许她想的比你更远,更妥帖。”
吴成道抿着嘴,终于点了点头。
“好吧,小弟写信给她。晋中这里,陈大哥放心,小弟会竭尽全力的。”
“交给你了。”
吴成道与合作社的增援还带来了江夏的信件。
有熊韵芝的家常话,以及照例思念他的小诗;由各会长汇报工作情况;还有一封来自陈吉民,他告诉陈吉发,自己过了院试,但府试心中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