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正因为这一套流程,对人力和资金的耗费巨大。
现在小孩少还能负担,以后人才开发率跟不上教育需求率的时候,就又得再做调整。
为了避免过早出现这种问题。
黎木又给外门学业,进行了适当减负,并提高了对教师要求以及教师待遇,鼓励家校共育。
其实,很多家长觉得小孩叛逆,或者不像自己,也是有原因的。
以前的孩子,好歹大部分时间都是当家、干活。
可筛选托儿式教育出现后,小孩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关键育儿时期,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大部分做人的道理都是跟同学、老师、网络学的,反而父母长辈的教育几乎没什么占比。
而父母本身也是这种教育的受害者,其本身便有教育的残缺影响,才能不得开发、为人不得通常,就这种半成品,直接再压上成年后这种大环境下的企业压力,自己都不得念头通达,更别说还有个恶性循环下的小孩。
某些时候,一些小孩,比起父母,甚至更亲近老师、同学。
可偏偏开了头,后续想要修改调整过来,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宏观层面上。
由于寿命、时代等问题,又不可避免的出现上层变动。
每一次上层结构的巨大变化,映射到下层又都会产生较大的摆动。
这种摆动一次两次,并不足以撼动大厦,可这种震动是波动上升的。
换个五代、十代皇帝,几乎就要产生一次强大的“摆动共振”,很容易导致各方面出现较大的问题。
集权容易导致剑走偏锋,分权会导致混乱不安。
唯有顺应大势,分合合分,才得长久。
黎木不希望一开始便留下这种病根,导致三、四代过后抑郁率大大提高、生育率大大下降。
所以,希望大大提高人才开发率,造就人才大势。
有了烈日当空、阴晴圆缺,也要有璀璨星空,让合分中庸的力量,催动部落消化这种“暴饮暴食”下的臃肿。
所以家校共育,不仅是对教育资金的节省,也是相对来说更健康的教育模式。
教育的总体上部制度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