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大道。
部落第一条主干道,如今正式竣工。
整条道路采用多层堆叠,以及复层渗透料进行铺设。
底层开挖约4m,后采用采用精灵木炭粉混合夯土进行回填1.1米。
上覆盖弹性疏水硬性基料0.2米。
三层为复合鹅卵石碎料,由三种粒径混合,共计0.8米,并掺入了生灵性根性土壤。
(生灵根性土壤,即生灵性较强,整体性较强,且随着时间推移,会朝着四周空隙同化发展,类似植物生根一般。为有别于前世常见基料的新型基料,暂定为“渗透料”类别。)
四层为2米厚板岩碎拼层。
表层为0.2米厚“白石板”层,混合少量透气性合土填隙。
高出原土基地面约莫0.26~0.28米,算是比较厚实高大的路基了。
但作为主干道,这个程度,也是为了方便对接两侧的排水渠、驿站等。
因为森林突发性暴雨较多,所以路面汇水角度要略高于前世,路面相对于原高度,自然也要更高些。
再加上林壤多有各种杂性能量,道路旁的护栏要加高,道路旁的驿站地面也要高出林地。
......
现在的道路,已经进入了期后工程。
进行绿化装饰,甚至是夜晚照明设施,交通设备预留空间,道路专项分化。
按照黎木要求。
道路低速段,主要以“发光菌类”“发光果树”为主。
按照“顶光+地光”模式进行。
发光菌类,主要种植在道路之中,共分六列。每列每隔一段距离,便取出一块白石板,进行栽种,并以史莱姆焦性半透砖覆盖。
这种半透砖透明度一般,但强度不错。
本来是准备用于做窗户的,不过后来被黎木嫌弃有股焦油味,透明度太差,放弃了。
可用于半透路基就完全不同了。
不仅其存在,可以缓解地表石板与石板间的横向挤压效果。
还能让发光菌类的光芒不至于过于刺眼,转而会变得更加均衡柔和,增加照明空间。
这是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