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季六月末。
雾气几乎全部淡去,连带着一些混季特有的阴性植物,也随着大雾而褪去。
气温逐渐回升,光照也愈发明亮。
但空气质量却在慢慢变差,傍晚经常能看到映天的黄光以及厚重的土黄色云层。
尘季快要来了。
部落也总算熬过了这个混季。
各项发展不再受限,发展的速度逐渐回升。
盐湖区的烟柱,从原来的7根,变成了现在的20根。
白石大道附近,也逐渐丰富规整起来。
巨蟹拉动的板车越来越多,偶尔还能看到一些骑着火鸟穿梭林间的族人。
随着盐湖区的逐步开放。
亦有不少族人开始往返两地工作。
“砰!砰!”
“轰!轰!”
到处都是敲打声、伐木声。
而随着金属工具产量的提升、陶制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各行各业都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
优秀金属工具和木客们木艺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运储局的车轮技术进一步提升。
不仅轮胎更加厚重稳定,耐磨性、耐腐性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板车推运,兽畜驼运,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大车载运”。
不仅如此。
一项技术的出现,经常会引起连锁反应,在短时间内诞生多种相关技术。
工具的进步,让许多难题在月末的日子里,得到解决。
而拉胚机事情,也引起了各队的竞相模仿。
犁耙器、夯土机、挂线机、钻伐机...
这些机器并不如何复杂,也不如前世那些器械高效,但却代表了各个族群,正在由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
犁耙器,颇有耕犁的雏形,在疾行蟹的协助下,可以很好的开垦浅层土壤。
对于灵田、对于试验田之类的高级土地可能作用不大,但如果是大面积种植的浅根系作物,那就是一次飞跃。
如今棉花、大豆、白粉树等作物,已经完成了二次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