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要是往深了查,说不上牵扯出谁来呢。
当做不知道的话也不现实,火铳质量不改进三个月后怎么办。
而且皇上明显听出他话里的深意,还特意下旨让他去兵仗局观看,要是装糊涂岂不是欺君。
所以还得管,就是得想想怎么管,他出面没啥大用,自己危险不说最后就算查出来了,估计也牵扯不出重要人物,顶多是把几个替死鬼办了。
这样的话他和家人就危险了,愁。
想了会最后决定还是把问题丢给皇上吧,怎么查想查出多少他老人家说了算。
他只需要把他看到的,给皇上进行回禀即可。
做好决定后心情放松了些,开始研墨写奏折,字里行间只是如实禀报在兵仗局看到的,和建议改进的地方。
至于猜测那些自然不能写在奏折里,反正如果皇上愿意追究,自然能看到里面的深意,要是不想追究啥的,以后也跟他没关系。
写好后等墨迹干了才合上,放入怀中亲自骑马送到大内乾清门,交给奏事处。
这样能直达御前,大景朝三品及以上的官员上朝时直接呈上奏折。
像他这样递交奏折都是京官三品以下的,如果不用这样的方式,只能等到大朝会时递了。
奏折上交后感觉一身轻松,看快到下衙时间了,直接回了家。
皇上和太子在御书房刚说完孙保财,没想到德公公送来了孙保财上的奏折。
景齐皇帝也没想到孙保财今天会上奏折,上午刚吩咐完他事情,不到晚上就上了奏折,遇到办事这么效率的臣子有些不适应,心里起了好奇看看他能写些什么。
太子在一旁想着刚刚和父皇的谈话,他没想到孙保财能说出那番参悟人生的话语。
这话更像是一位年迈智者说出来的,但想着孙保财行事的与众不同,有这感悟也是有可能的。
抬头见父皇面色严肃,不由纳闷孙保财在奏折里写了什么。
景齐皇上把奏折往前推了推,示意太子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