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官员上报灾情,乾隆嫌麻烦直接诛杀官员九族。”】
【“乾隆在位六十年,百姓饿了六十年,每年都有大饥荒。”】
【“那为什么清朝是历史上赈灾最多的朝代?”】
【“因为清朝的统治者们发现了一件事,赈灾既可以减少谋反势力,还可以把矛盾从朝廷转嫁到地方官员上。”】
【“这样一来,百姓只知道朝廷发了粮食,之所以吃不上,是因为全被官员贪污了。”】
“刚才还说乾隆是最舍得为百姓花钱的皇帝,最关心最照顾百姓的皇帝。现在就变了,截然相反。”
“用后世的话说,这是明粉和清粉在斗法!”
“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看着嗖嗖上涨的情绪值,系统表示,宿主就是厉害。
【“那清朝的赈灾有效果吗?”】
【“就这么说吧,明朝虽然赈灾不多,但每次发生天灾时,朝廷会免掉七成的赋税。”】
【“而清朝要收不误,甚至还会承担很多临时税,有些税务是明朝设立的,到了清朝居然还在收,以至于乾隆时期,就连江浙这些富裕之地都倒欠朝廷的赋税。”】
“后人收了大明多少钱?这么替明朝说话。”
“明朝发生天灾时,朝廷免除一部分税收是真的。但也分灾情大小,不是每次都免七成赋税。这种情况,只在粮食绝收的时候。”
“妖清!这才是妖清的真面目!刚才那个视频是假的,是妖清后裔吹嘘乾隆的。”
——
[和珅往粥里面掺沙子,无疑是最正确的。因为你无法确定谁会冒领赈灾粮,只有快饿死的人才会选择喝掺了沙子的粥。一斤米换三斤糠麸,这样也能把救援利益最大化,糠麸虽然不是人吃的,但吃不死。]
“和珅往粥里掺沙子,是这个意思?”
“史书没记载这个。嘉庆给和珅定的最里面,也没有这一条。”
“清朝给灾民吃糠麸这倒是真的,还有树皮,史书有记载。但这是朝廷做的,乾隆也知道,不是和珅的手笔。”
[一斤粮食确实可以换成三斤糠,但是到了灾区里的灾民只能吃到一斤糠。]
[连糠都贪。]
[糠麸在现代是猪饲料,狗都不吃。放在古代,只要吃不死人,都是口粮。]
[吃糠咽菜,糠是糠麸,菜是野菜或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