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下,众人颔首附和道。
羊衜作揖道:“户部这些时日草拟章程,先行门下议政!”
“善。”
荀彧点了点头,再度道:“刑部!”
“令君。”
审议司郎中周忠起身作揖道。
荀彧思忖道:“因堂途商会开设车行,陛下责令刑部拟定一法,尤其是要遵守车舆在城池内通行规章,防止冲撞百姓,随明年大政颁布。”
“诺。”
周忠作揖应下。
“今日且如此吧。”
荀彧沉声道:“各州贡士,近来从各方奔赴洛阳参考会试,还望诸位闭门拒客,莫要因小失大,被谏议抨击于朝堂。”
“诺。”
众人作揖而退。
为官者,身居高位要慎之又慎。
尤其是当今天子这一朝,起于草莽者不少。
他们这些臣卿,多为旧士人,自然需要注意影响。
免得被谏议,监州误会,以为欲行旧时士卿广纳门生之事。
“令君。”
沮授留在堂中,淡笑道:“今年行事过于谨慎了。”
“小心无大错。”
荀彧无奈道:“沮尚书留驻,可是兵部有要事?”
“是。”
沮授从桌案上抽出一张名单递过去,沉声道:“镇国府拟定兵事,明年秋收之后平天下,统山河,然南地多山岭,粮草运输与瘴气之疾是难事,所以需要令君协调工部,户部,重制军粮,伤药!”
“兵部何意?”
荀彧目光扫过名单,心中不由一沉。
名单之中,不只有海量的粮食,肉食,还有不少草药。
“简单。”
沮授解释道:“兵部需要配给新的水囊,最好是用铁制,还有一些随军的食盒,也是用铁来制造,这样可以随时烧沸,避免恶气袭身之疾。”
“公与。”
荀彧不由唤出沮授的字。
工部,于今年可是消耗海量的铁料。
兵部的公文一旦递过去,怕是卫觊当场就要挂冠致仕了。
怪不得沮授不与工部交涉,反而把事情推在他这个中枢令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