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土法制造青霉素×,土法制毒√ (下)

原本打算试验的人们这次明白刚刚陈勇那意味深长的笑容是什么意思了,赤裸裸的嘲讽啊,尤其是那句“极易水解”,犹如一击击重锤打在了他们心上。

“这是不是意味着,连药效都没法测试,毕竟青霉素滴下不可能像往油水里滴皂荚水那样一滴就散开,等看到效果了,青霉素容易早失效了”。

“确实,常规提取根本就成不了,霉菌从培养皿中拿出并加水过滤的那一刻,其中蕴含的青霉素就逐渐开始失效了”。

“那后世是怎么提取的?”

陈勇自然知道他们在好奇什么,解释道:“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极易水解,而且酸性或碱性条件会加速水解。在弗莱明这个发现者提取青霉素失败后若干年后,弗洛里团队改善了技术”。

“从培养液处理到萃取、浓缩,均在低温(4-10°C)下进行,这显着降低水解速率,而且全程快速处理,每一步骤均追求高效,以求减少青霉素在液态中的停留时间。例如使用高速离心机快速分离菌丝体和培养液。 溶剂萃取后立即进行浓缩,避免长时间浸泡”。

“培养液处理时期,因为青霉素在中性(pH 6.5–7.0)时最稳定。团队通过缓冲溶液调节pH,例如在培养液中添加磷酸盐缓冲液,减少酸碱波动”。

“然后就是提取的初步浓缩,通过真空蒸发或冷冻干燥去除大部分水分。溶剂萃取则利用青霉素在乙醚/水中的分配差异,转移至有机相。再然后是反萃取,用中性缓冲液将青霉素从有机相反萃取回水相,进一步纯化。弗洛里团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解损耗,最终成功提取出活性青霉素”。

“最后,就是最最关键的,让青霉素能离开实验室的关键技术----冻干技术,冻干技术就是将高纯度青霉素溶液快速冷冻并真空干燥,形成稳定粉末。这一步骤目的是消除水解反应的介质以及低温保护,升华过程避免高温破坏”。

“现代医院的青霉素,就是青霉素粉末。使用时都是临时配置的,然后在30-60分钟内打完。平时在科室里,如果患者打针时恰好医生让他去做个检查,护士可能会等他回来再打针,而打青霉素时,就是先打针,不然万一患者做检查拖的久了,药效就没了”。

“而且哪怕是青霉素粉末,也要低温干燥环境保存。二战时期,1944年,诺曼底登陆,盟军医疗队报告显示,部分青霉素在运输途中因船舱高温导致失效。在美军甚至有冰冻运输船来运输青霉素,没点工业实力,青霉素送给你你都用不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