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塑料棚膜问题,娄母归来

第269章 塑料棚膜问题,娄母归来

塑料。

没有错,让叶潇男有些犯难的是,他竟然买不到塑料!

买塑料干什么?

自然是做大棚了。

秋季种植马铃薯虽然可行,但温度却也是要控制一下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种植在大棚里面。

可现在这个时候,塑料还是很金贵的。

尤其是专门用来做大棚的塑料棚膜,更是难买。

虽然国内已经有了大棚种植的技术,但农民的观念却是没有改变过来,并不是特别认可大棚种植技术,绝大部分种植的都是应季水果蔬菜。

再加上塑料的产量不高,价格也不低,就更没有人去买了。

但叶潇男知道,大棚这个东西是必须要准备的,否则今年冬天天气骤变,不保护好这一波农作物的话明年别想过好日子。

几亩地的话或许还好办,可叶潇男这足足700亩地,包括养猪厂的扩建他也想弄一些塑料做保温,需求量确实很大。

单单大棚来说,拱形大棚顶高2.5-3米,肩高1.2-1.5米,跨度6-8米,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差不多一个50米。

一个大棚的表面积差不多就要500平方米。

1亩地≈666.67平方米,700亩地就是平方米。

若每个大棚占地面积300平方米,700亩地大约可建大棚1556个。

一个大棚需要500平方米的塑料,1556个那就是77.8万平米的塑料,这个量着实太大了些。

没办法,一切准备就绪的叶潇男最后还是打算亲自去一趟农业部,希望可以从李秋实那里弄来足够的塑料。

然而当叶潇男从农业部出来后,他的脸色却不是很好看。

农业部确实有塑料储备,可远远达不到他的需求。

他原本计划的75万平方米塑料,只是保底量,毕竟后续养猪场保温也需要用到大量塑料。

今年冬天极寒,红星养猪厂的猪崽又还小,抗寒能力弱,塑料是最佳保温材料。

所以实际需求量得翻番,150万平方米都算少,甚至可能要200万平方米。

这些塑料加起来,起码五六千斤,数量庞大,即便农业部,一时半会儿也凑不齐。

李秋实承诺可以分批供应,年底前保证全部交付,第一批可以先给他1000斤左右,可这对叶潇男来说太晚了。

年底马铃薯第一季成熟,必须保证足够的覆盖面积,否则明年粮食短缺,对叶潇男来说会很麻烦。

当务之急,是在一个月内趁着天气还没转冷,集齐大量塑料,把大棚搭建起来。

一千斤和五六千斤相比,差的太远。

但眼下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叶潇男只能先让农业部帮忙弄着,把部分大棚先搭建起来再说。

“一千斤...希望能够搭建一半大棚的吧。”叶潇男内心暗叹。

这要是在后世,别说一千斤塑料了,一万斤塑料那也是一个电话的事,根本不叫问题。

可现在却是着实难住了叶潇男。

叶潇男离开农业部后又一连转了好几个可能有大量塑料存货的地方,结果却被告知根本没有那么多存货,最快也要三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