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大胆启用一些朝廷都没听说过的人。
荀彧继续念:“文聘任水师第三军建波将军,夏侯惇任骑兵第一军烈骑将军,臧霸任骑兵第二军冲骑将军,夏侯渊任骑兵第三军风骑将军……”
调整很大,但并不完全。
这其中并未包括并州诸将,以及徐晃等人。
至于启用文聘等未听说的将领,主要是现在影响力和掌控力够了。
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你下个诏送过去,先不说能不能送到,就算能,别人一边不把你的诏令当回事,一边拿着诏书招摇撞骗,光明正大发展势力,最后成为败笔。
一系列调整结束,朝廷牢牢将五十万大军分散掌控。
刘辩就是当场让锦衣卫砍光老臣,天下除了哗然议论两句又能如何?
再之后,刘辩当庭宣布,重启先帝创办的鸿都门学,归太常蔡邕掌管,将医学院纳入鸿都门学旗下,以曲乡侯张仲景为院长,华佗为副院长。
鸿都门学招收士族子弟,至于士族看不上的医学,招收普通百姓。
潜移默化,慢慢改变士人观念。
直接跟他们说让鸿都门学招收百姓,让他们读书识字,士人不得炸锅?
换个方式,大伙就能接受了。
总不至于说,教个郎中出来,人家连医书都看不懂吧?肯定要一起教认字。
至于百姓子弟求学时会不会遭受士族子弟的白眼和嘲讽,受点就受点吧。
尊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暂时就这么几件事。
刘辩还有更疯狂的举措在后面。
他打算改革官制。
要开始提上日程并打基础了。
路子他已经想好,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最好跳过,不点这项科技树。
九品中正制太畸形,会进一步加剧门阀的垄断、各州郡的对立,以及官吏质量的下滑。
可以借鉴部分,比如品级,然后将后世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搬上来。
鸿都门学办的好,可以为科举制打下基础,初期先以凡是鸿都门学毕业才子,皆县令起步来树立印象。
另外,刚开始只有医学院招收普通百姓,后面可以发展到武学院,再进一步到文学院,继而向天下放开开办学堂的权利。
中期以统一考试来潜移默化的加深科举概念,同时逐步弃用举孝廉。
最后就是宣布废除举孝廉,科举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