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太师又瘦了

哪怕再次,从州牧升上来,能往九卿上靠,岁数小些,十年左右,熬到三公不成问题。

弘农杨氏本身不弱袁氏,若是能出现一门两公,妥妥的将人家超越了。

“国事为重,臣岂敢以私情废之?”

“好,那就这么办,尚书台拟诏,让杨修回家去准备准备,一个月后就出发吧。”

刘辩讲人情,让人家好好团聚团聚。

他不想活成薄情寡义的孤独帝王。

接着,刘辩又讲起第二件事。

给东宫找老师!

回来前他在想该怎么忽悠大臣,现在用不着忽悠了。

皇后有喜了,他要当爹了,大汉有嗣了。

不得早点寻老师?

还得任命一大批官吏,将东宫操办起来。

三公九卿都打起精神,不敢有半点马虎,静静的听天子接下来的陈述。

“朕幼年不幸,与太后共居深宫之中,朕不想悲剧重现。”

三公九卿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王允主动提议,“太子人选,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老臣认为,先寻觅良师,陛下还年轻,未来会有更多皇子,待众皇子懂事,再择品性优良之人入主东宫。”

刘辩满意点头:“太师此言,不仅深得朕心,还让朕醍醐灌顶,良师不好寻觅,确实应当趁早,不可耽误教导皇子的最佳时间。”

王允思索片刻,突然道:“陛下,其实老臣……”

他想连着皇子一起教。

虽然他已经贵为帝师,再去教导皇子有些掉价,可尽心辅佐三代帝王,教导两代君主,日后不是佳话吗?

况且,储君的能力和品性,关乎到大汉的未来,将此重任交给别人,他不放心。

刘辩知道他想说什么,轻咳一声,赶紧打断道:

“太师莫非是想说,这段时间你累了?”

这老登还是别来掺和了。

万一给他教出个朱允炆可就坏菜了。

纸上谈兵、不分贤良、没有主见、自信倨傲……

当初若不是想着让王允占着茅坑,他才不会拜此人为师。

还好他有自己的主见,如果真把王允当帝师去对待,早就被带进沟里,要么自缢要么被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