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憨厚的男子。
糜竺!
以后他是国家的财神爷。
国库光靠着赋税、收租、印钱,还太慢了。
刘辩要再加上国坊生意。
就像他之前说的,甭管朕花出去多少,糜竺都要帮着把钱赚回来。
大司农府要再加一个机构,建起一座座国坊,初期少府可以帮着投资些,后期全靠大司农自己运营。
产业形成完美闭合。
首先,大司农府投资,支持韩暨去玩奇技淫巧。
韩暨研究出了东西,再交由大司农府创办国坊赚钱,把钱赚回国府。
等卢植好了,刘辩还打算让大司农府建立一个自查系统,每日那么多官吏排着队要钱,既然给了,就得查清楚给出去的有没有回报。
你说要修水利,没问题,给你。
但是一年后,粮食总要见长吧?
好家伙钱给了,粮食产量一点没提升,那就该理清账目,然后移交到司隶校尉部做进一步处置。
如果只是官吏眼光不行,修的水利没派上用场还好说,若是敢……
该论罪的论罪,该下狱的下狱。
若是既黑,粮食却又增加了呢?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生产力低下的阶段,只要不太过分,刘辩还是很好说话的。
就当是给的奖金了,只要百姓能收获到实实在在的利好,朝廷能看到阶段性的成果,让人家黑点就黑点。
介绍糜竺的事,算不得大事,打个招呼就过去了。
王允等人身居臣子的最高位,目前一切欣欣向荣,在天子发话的情况下,不至于跟一个小人物过不去。
再之后,刘辩又提了打算诏刘虞返回洛阳,担任宗正卿的事,同样没遇到阻碍。
皇族给自己找族长,而且找的还是贤名遍扬四海的人,除非有病,谁会跳出来反对。
三公九卿这么好说话,刘辩都有些恍惚了。
曾几何时,他调动几匹马都有人出来怼怼他。
现在他随口就决定国家大事,收获的却是一声声圣明,多少不习惯。
再之后,刘辩继续议了印钱的事,还是那句话,有多快印多快。
现在哪怕凭空给他印五十亿钱握在手中,他都敢随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