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发展进一步外溢

在“丰南号”无意识的扩张中,钦州也渐渐开始成为人力资源来源地了。

加上十万大山东段瑶人的加入,“丰南号”的人力勉强算是跟上生产扩大的节奏。

幸好“丰南号”完善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管理架构,提拔了一批干部,所以,摊子虽然铺的大,但管理上还是能够驾驭的。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有着强大发展动能,所有官僚体系的弊病尚未显露。而底层的劳动者,面对新式的生活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尤其是建设房屋这一块,驱动着他们热情的投入到生产劳动之中。

风气这东西一旦形成,就极易传开,中国人血脉里其实围绕家庭或者家族的建设,有两样东西是极具热情的,一项是田地,一项是房屋。

十万大山郁郁葱葱的树木遮掩下,新式的砖房建设一直不得停歇,“丰南号”给员工的住房贷款总额在不断攀升。没有新式房屋就很难在娶亲中脱颖而出,这种风气已经形成了,就不会随着沈云峰个人意志所转移。

这种风气在“丰南号”发展的这个阶段也是适宜的,让吃饱穿暖的瑶人和农民跳过了满足饱暖之后的满足阶段,继续驱动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只不过,这种经济的内循环占用了一些人力资源,但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任何一个实体或者势力,追随者如果得不到更好的生活,那么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追随下去呢?

从穿越来的1838年到1845年现在,如果说“丰南号”拥有的最大财富是什么,就是人。

不仅仅是共进退的柏家村人,还是被捆绑上车的赤腰瑶寨,还有那些只能生死相随的土匪,再到把未来命运交付的京族三岛,这些人是未来沈云峰他们最大的依靠。

还有这七年培养出来的各行业的人才,也是“丰南号”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

最初的技工在现代技术的强拉硬扯之下进入了现代工业体系之中,现在已经涌现出一批具有探索意识的初级工程师级别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