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不靠谱的蒙古人

另一头,西北和西南,在六月中旬,也陆续开启了战火。

五月中旬多尔衮命蒙八旗北归,组建十万骑兵南下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向南进攻,经过半个多月的各部联络,终于在六月初分批向三镇进发,在六月中旬逐步接战。

得到消息最迟的,盘踞青海的区域的和硕特部,也终于在六月下旬开始全面南下,入侵乌斯藏。

山西、陕西北部的大同、延绥等镇,李自成下了血本,调集重兵,三十万严防死守,大同一线的镶白旗和关宁军近五万骑兵,六万余步兵,愣是打不开大同内长城防线。

就算偶尔有个别关堡被突破,也会被机动预备部队堵上缺口,反而突入长城的军队成了孤军,被围歼在长城以南。

根本打不开局面,反而损兵折将,一点开花,并不能及时绕去背面其他点两面夹击,所以,要突破大同长城防线,除非多点开花。

十万大军在大同耗了两个月,还是无法突破大同,进入了相持阶段。

另一边的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也各自迎来了漠南蒙古的三万骑兵进攻,但效果,差强人意。

长城之所以厉害,不是因为她能防住所有入侵,而是可以挡住大部分入侵,然后聚歼突入的小部分。

三镇的一些缺口,自然也被蒙古骑兵突破了,但也只是偏师、小股,因为大股的骑兵,长城防御军队都盯着呢,你往哪儿走,他就往哪儿集结。

突入的虽然都是小股,但因为是骑兵,进来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特别是现在正是麦子快要收获的时候,糟蹋了不少。

但他们也是付出了代价的,除过少数流窜逃离,进来的被孙传庭组建的骑兵和步兵聚歼殆尽了。

五月中旬的时候,朱慈烺从河南向兰州传令,六月初孙传庭就收到了朱慈烺的军令,当即让白广恩带了三万人南下,汇合五月中旬到达龙安府的朵甘都司的两万大军,向南警戒张献忠,防止背刺。

尤世威、王定惧率七万大军向东警戒李自成,而自己带着剩下的十万大军,与朱慈炤同行,一起又折返回宁夏中卫,居中指挥,并派人向两镇先行送去紧急预警急报。

三边的结果算是稀松平常吧,要是这么容易打下来,蒙古早就干了,何苦在塞外待几百年,这次的入侵,和以往蒙古入侵打秋风没什么区别。

蒙古人见攻进来后难以立足,而且有被围歼的风险,便如往常一样,劫掠一番就跑了,这,大概就是长城的作用吧。

总得来说,多尔衮在北方长城布置的十数万蒙古大军,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仅仅只能算牵制,想要达到多尔衮预期的,从北方长城突破,可能就需要大量步兵攻城略地,才能站稳脚跟。

不然就算攻入长城,也是无根之萍,有覆灭之危,聪明的蒙古人,自然不会为了大清下血本,哥是来跟着你打秋风,发家致富的,可不是跟着你来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