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已经十八岁,就是放在民国,也能当兵了。
就因为爷爷刘据是“戾太子”,从此被皇族扫地出门,成了平民。
不过丙吉身为朝廷重臣,像“立嗣”这种牵涉大汉王朝根本的大事,他当然早有准备。
具体表现就是,他居然还有预案。
如果昌邑王刘贺真的不行,他还可以拥立平民刘病已。
这也是他面对昌邑王种种乖张行为时,敢于当面反驳的底气所在。
这时候看见陈汤前来,知道他是因为自己推荐才被任命为管家的,丙吉也就面容和缓了很多。
“汤,嗣皇帝如今怎样了?”
陈汤心中一宽。
看来这个丙吉,也不是死不低头的,说不定,心中也是想着让昌邑王登基称帝的。
“嗯,丙公,小人所见,如今昌邑王已经追悔莫及。”
丙吉一愣。
刘贺,追悔莫及?
这两个词,好像没法捏在一起吧?
不太相信。
语气中还有点嘲讽:“昌邑王会心生悔意?呵呵,那可真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了。”
陈汤本来也没指望一句话就能说服丙吉。
“刚才王爷撵开小人,说要读读太史公的《史记》,重温一下高祖爷当年斩白蛇起义的丰功伟绩呢。”
这可真是满嘴胡说了。
压根没影的事,但陈汤就敢编。
因为相信以丙吉的为人,不可能去向昌邑王质询此事的。
丙吉的脸上有了点笑容。
昌邑王肯去研习汉高祖的故事,当然让丙吉大为释怀。但陈汤说“昌邑王撵开他”,不就是自己最早建议昌邑王“远小人”的吗?
难道,昌邑王果然有了悔过之心?
半信半疑地看看陈汤。
从别人嘴里说出这件事,丙吉会更开心。但是,现在是从这个“小人”嘴里说出来的,究竟有几分可信?
丙吉没想到,陈汤说的昌邑王读《高祖本纪》这件事,根本没一分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