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霍家

傅介子感觉皇上简直像是个说书的,不停地逗哏,却始终不肯抖包袱,存心让我着急啊。

但人家是皇帝,自己再怎么心急,说话都得讲君臣之礼。

一旦失礼,搞不好侯爵真丢了不说,甚至还会丢命。

赶紧笑着说道:“皇上容秉,臣边塞立功,朝臣不知详细经过,倒也情有可原。可是一个期门武士,居然会替臣出头,实在令臣惊奇不已。”

刘贺这才终于说明,这个期门郎如何区分开蛮夷之人与大汉臣民的不同,所以对蛮夷不必讲道德信誉,最终大将军建议,封傅介子为义阳侯,同时也将此人提拔为期门令。

谜底揭开,傅介子在庆幸自己终于得以封侯的同时,也很想知道这位肯帮自己仗义执言的兄弟究竟是谁?

“陛下,臣所不解者,臣与期门武士,并无渊源,何以这位期门郎肯为臣讲清道理?”

这种问题刘贺是不会回答的。

对陈汤当时的做法,刘贺也曾满腹疑窦。虽然最后自己有了个基本估计,但到底对不对?皇帝还没把握。

如果该说,没把握也能说,反正天底下,没人敢说皇帝说错了。

可是关键在于,自己说了这么一堆,目的只有一个:让傅介子感恩陈汤。

然后呢?

傅介子登门致谢,与陈汤的关系突破朋友关系,变成挚友。

那个时候,自己就能通过陈汤,深刻了解到傅介子的为人,看看这个傅介子,究竟会不会为了皇帝去冒险?

这才是刘贺细致说明御前会议上陈汤异军突起帮傅介子戴上侯冠的原因。

这样的话,在军中,自己就有了两个人,傅介子与陈汤,让他们互相监视,看看谁才是可用之材?

总之对大将军动手,那可是砂锅捣蒜一锤子买卖,朕要么成为一代雄主,要么身败名裂甚至“被暴毙”。

“哈哈,这个嘛,傅将军也可以去问问他啊。对了,这个期门令,名叫陈汤,朕倒是觉得,想必陈汤是急公好义,为边郡将士有功必赏而鸣不平啊。否则,他与你既然素昧生平,又何至于得罪朝中大臣呢?”

傅介子听了皇上一席话,也觉得大概就是皇上所说的了,纯粹就是出于军人的一腔热情,才会为素昧生平的自己鸣冤叫屈。

向皇帝告辞后,傅介子并没去找陈汤。

他离开未央宫,直接去了大将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