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刘贺,你没做到的,朕会替你做到的。
等到朕大功告成的时候,可以把刘贺召来长安,让他看看,一个帝王,该怎样清除这种尾大不掉的臣子!
陈汤,就是唯一的线索。
刘病已与刘贺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就是自己有了妻室,对于房事之后妻子那种欲仙欲死的表情,刘病已再熟悉不过。
他当然不相信,一个妙龄女子,能够守得住空房,耐得住长乐宫的寂寞。
一旦陈汤真的秽乱后宫,那么一个打入冷宫,一个弃市。
关键是,没有了太皇太后的居高临下,自己才真正掌握了国家!
肯定不能像刘贺那样,太皇太后一道旨意,就把皇帝废黜了。
开什么玩笑?
这种悲剧,绝不可能在自己身上重演。
等到拿下了太皇太后,自己就可以用明升暗降的法子,将霍家势力一一扫除。
至于大将军本人,就看他的造化了。
还是那句话,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他要是够聪明,最好自觉一点,告老还乡,挂冠隐退,朕并不会吝惜封赏。
但如果他敢于顽抗,那么朕将毫不留情让他走向灭亡。
现在,自己在大将军面前,其实也有一些刘贺的影子:也不像一个英明的君主,更像一个随心所欲的小霸王。
刘贺是用逾越礼制的做法,让大将军对他丧失警惕。朕不会,朕是用武断的办法,让大将军以为朕也是一个昏君,然后放松对朕的警觉。
倒是那个陈汤给出的解释很有意思,说朕是什么“鞭策”,意在“取上得中”。嗯,这个解释也不错,起码将来对大将军的时候用得上。
其实朕就是一个用意:装昏君。
如果说还有其他用意,那就是通过这场战役,找出忠于自己的将军。
谁推进的最远,谁就是最坚决贯彻圣旨的人,谁就是自己将来的大司马。
想想刘贺,就觉得可笑。居然让陈汤等人去夺取军权。
你是皇帝好吧?军权就在你手中,哪个将军敢不听旨!
心里又鄙视了一番前皇帝,刘病已总算心满意足了,传旨摆驾御膳房,去享受一顿美食。
皇帝享受美食的时候,陈汤一伙人也正在推杯换盏。
大将军霍光没来,义阳侯傅介子就坐在酒席最尊贵的东向坐了。陈汤虽然是设宴的人,但也只能坐在傅介子的下首。霍禹、邓广汉、霍云、霍山还有冯奉世就依序而坐。
傅介子对陈汤倒是很有好感,酒过三巡就对大家夸奖起陈汤来。
“汤,你还这么年轻,就做了长水校尉,眼看前途无量啊,呵呵,现在像你这样有头脑的将军,可谓凤毛麟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