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陈汤趴在地上,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他感激傅介子的仗义相助,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依然悬于皇帝的一念之间。他暗暗祈祷,希望皇帝能够看到自己的功劳,网开一面。
群臣之中,也开始出现了小声的议论。有人赞同傅介子的观点,认为陈汤功大于过,不应处以极刑;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陈汤“窃居滇王”,有违纲常,必须严惩不贷。
就在这时,又一个声音响起,打破了朝堂上的喧嚣。只见田广明站了出来,他语气平和却坚定地说道:“陛下,臣以为,陈汤虽有过错,但南征益州之功不可没。且其事后坦然返回长安,足见其对汉室忠心。臣恳请陛下,念其功劳,从轻发落。”
田广明的话语,再次让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皇帝刘病已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权衡着每一个人的意见。他知道,这场辩论的结果,不仅关乎陈汤的命运,更关乎朝局的稳定和自己的威望。
傅介子刚刚提到卫青、霍去病以军功封长平侯、冠军侯,现在三公之一的田广明,马上重提陈汤的“南征之功”。
田广明是南征的前任主帅,他的话,显然更有说服力。
大汉立国,本来就是外儒内法,重赏军功,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大汉今日的煊赫国势,的确有赖于汉军将士的浴血奋战。而汉军将士如此英勇奋战,除了为国效忠,当然也少不了为家,为自己。
陈汤立下大功,不赏反杀,难怪傅介子说“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找个借口杀了陈汤,是瓦解霍家营垒的重要一步,但是面对群臣的反对,刘病已纵然贵为天子,也要慎重。
自己的确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但如果一意孤行,也难免会影响群臣对自己的看法,长此以往,甚至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基础。
此刻的未央宫前殿,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棋盘,而皇帝刘病已,就是那位掌控全局的棋手。他静静地观察着每一个棋子的动向,思考着如何走出下一步棋。而陈汤的命运,就在这场无声的博弈中,悬而未决。
朝堂之上,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盯着皇帝,等待着他的最终裁决。气氛紧张得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每一个细微的动静都被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