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历史经验

张秉升早就呆了。

如果不是亲耳听见师长在做战役部署,他差点以为自己又回到松山了!

也是在师部,在未高地、辛高地的选择上,不就是决定先佯攻未高地,然后主攻辛高地吗?当然,进攻辛高地的时候,自己挂了。

还有覃小雨……

猛然听见师长询问,连忙把刚才听刘团长的战役安排时的想法说出来:

“师长,团长,卑职觉得鬼子既然包围了几千人的英印军,五则围之,鬼子不得有两三万人吗?”

孙师长眉头一皱,但想到自己在发扬民主,也不好马上斥责张秉升动摇军心。

“鬼子的总兵力,长官们都有考虑,你不用担心。你就说说,对这个战役安排,有什么感想?”

听师长这么说,张秉升立刻回答:

“卑职觉得,咱们似乎兵力不足,全歼鬼子恐怕不太现实。而且,既然这次战役的主要任务是营救英印军,倒不必以杀死多少鬼子论英雄。”

这就是第二世的时候,霍光教训自己的话:“兵凶战危,为将者的成功,不在于杀死多少敌人,而在于打了多少胜仗!”

现在脱口而出,不由有些惴惴不安,不敢再说下去。

谁知道师长却很有兴趣地看着张秉升:“说完。”

刘团长也笑着催促:“快说啊。”

张秉升鼓足勇气说道:“两位长官,卑职觉得,是否效法古人,围三缺一,故意把宾河大桥那个方向露出缺口,以便鬼子逃遁?”

刘团长马上转向孙立人:“师长,卑职觉得张连长所言有理,这样特务连可以换到一营这个方向,加强主攻兵力,确保一举成功,救出英印军。”

孙立人点点头,饶有兴趣走向张秉升,打量了一下,笑着对刘放吾说:“刘团长,你这个连长,很有头脑啊。说得好!仁安羌之战,关键就是救出被包围的英印军,只要把盟军救了出来,这一仗,咱们就打赢了。但如果救援失败,甚至最后人家真的投降了鬼子,我们不论打死多少鬼子,都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