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推恩令

主父偃心中一沉,知道韩安国的话代表了许多大臣的心声。他正要开口反驳,却听汉武帝说道:“推恩令之事,朕意已决。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推恩令。”

主父偃心中大喜,急忙跪倒在地:“陛下圣明!”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一个身着朝服的官员突然冲出队列,大声喊道:“陛下,不可推行推恩令!”

汉武帝皱眉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反对?”

那官员跪倒在地,颤声说道:“微臣乃胶东王刘寄的长史。胶东王闻听推恩令之事,甚是惶恐,特派微臣前来劝谏陛下收回成命。”

汉武帝大怒:“大胆!胶东王竟敢干预朝政?”

那长史吓得浑身发抖,连连叩头:“陛下息怒,胶东王并无此意,只是担心推恩令会引发诸侯不满,动摇大汉根基。”

汉武帝正要发作,主父偃急忙说道:“陛下,胶东王的担忧,正说明推恩令切中要害。若诸侯真心拥护朝廷,又岂会害怕推恩令?”

汉武帝点点头,对那长史说道:“回去告诉胶东王,推恩令乃朕深思熟虑之举,任何人不得违抗。若有违者,严惩不贷!”

那长史战战兢兢地退下了。汉武帝环视朝堂,厉声说道:“推恩令即日起生效,朕命主父偃为特使,前往各地宣旨。诸位爱卿,务必全力配合。”

主父偃跪倒在地,激动地说道:“微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托!”

退朝之后,主父偃刚走出宫门,就被一群官员围住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劝谏道:“主父大人,推恩令万万不可推行啊!”

主父偃正色道:“诸位大人,推恩令乃利国利民之举,为何反对?”

一个官员低声说道:“主父大人有所不知,诸侯王们早已暗中勾结,若推行推恩令,恐会引发叛乱。”

主父偃冷笑一声:“若他们真敢叛乱,朝廷正好借机将其铲除。大汉的江山,岂容他人觊觎!”

官员们见主父偃态度坚决,只好纷纷散去。主父偃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看来,推恩令的推行,必定会遭遇重重阻力。但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他必须坚持下去。

回到家中,主父偃刚刚坐下,一个家丁就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大人,不好了,夫人她……她快不行了!”

主父偃大吃一惊,急忙冲进内室。只见妻子王氏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女儿小婵跪在床边,不停地哭泣。

“夫人!夫人!”主父偃大声呼唤着,泪水夺眶而出。

王氏缓缓睁开眼睛,勉强挤出一丝微笑:“夫君……妾身怕是不行了……你要好好照顾小婵……”

主父偃握住王氏的手,哽咽着说:“夫人,你不会有事的。我马上请太医来!”

王氏摇摇头:“不用了……夫君,你要记住……推恩令……一定要推行下去……这是妾身最后的心愿……”

说完,王氏便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主父偃悲痛欲绝,跪倒在地,放声大哭。女儿小婵扑在母亲身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料理完王氏的后事,主父偃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他想起妻子临终前的话,心中更加坚定了推行推恩令的决心。他知道,妻子的死,与推恩令有关。那些反对推恩令的人,很可能是为了打击他,才对他的家人下毒手。

主父偃擦干眼泪,对女儿小婵说道:“婵儿,为父要去外地公干,你留在长安,由乳母照顾。你要听话,好好读书,不要让为父担心。”

小婵懂事地点点头:“父亲放心,婵儿会乖乖的。”

主父偃又交代了乳母几句,便收拾行装,踏上了前往各地宣旨的征程。他知道,这一路上必定充满了危险和挑战,但为了大汉的未来,他必须勇往直前。

主父偃的第一站是胶东国。胶东王刘寄是汉武帝的异母兄弟,势力强大。主父偃知道,要说服他接受推恩令,绝非易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抵达胶东国后,主父偃受到了刘寄的热情款待。酒宴上,刘寄频频向主父偃敬酒,试探他的口风:“主父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这推恩令,究竟是何意图?”

主父偃微笑着说:“胶东王不必多心,推恩令不过是让诸侯将封地分封给子弟,以彰显陛下的仁德。”

刘寄冷笑道:“主父大人,你我都清楚,推恩令的真正目的是削弱诸侯势力。你以为,我会乖乖就范吗?”

主父偃正色道:“胶东王,推恩令乃陛下旨意,岂容违抗?若胶东王拒不执行,恐怕……”

刘寄拍案而起:“恐怕什么?难道陛下还能杀了我不成?”

主父偃不慌不忙地说:“陛下念及手足之情,自然不会轻易动武。但胶东王若执意违抗圣命,陛下也只能采取强制措施。到时候,胶东国的封地将被朝廷收回,胶东王也将失去一切。”

刘寄脸色铁青,眼中闪过一丝杀机。他猛地抽出佩剑,指向主父偃:“主父偃,你欺人太甚!”

主父偃面不改色,直视着刘寄的眼睛:“胶东王,你这是要谋反吗?”

刘寄愣了一下,缓缓放下了佩剑:“主父大人,你赢了。我愿遵旨推行推恩令。”

主父偃心中暗喜,知道刘寄已被他的气势所震慑。他趁热打铁,说道:“胶东王深明大义,陛下必定龙颜大悦。推恩令推行之后,胶东国的子弟们都能得到封地,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