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月17日夜,中牟东面日军第37师团及独立混成第7旅团打响了这次大战的第一枪。
这里驻防的是暂15军,军长刘昌义,刘昌义在这一片也算一个传奇人物,之前诈投过日军,之后杀了好几百日军,又带着伪军反投国军,汤恩伯给了其一个暂15军的番号。
让人比较意外的是,这个伪军改编而来的暂编军,竟然在中牟周围挡了日军几天。
于19日清晨,这两部日军以急行军秘密进至郑州外围,以偷袭手段占领了郑州北门附近城墙一角。日军第37师团主力及混成第7旅团亦于19日晚进至尉氏以北。将中牟彻底包围了起来。
守军暂15军只能突围向南撤退。
至21日,新郑、尉氏被日军攻陷,暂编第15军等部又退守到许昌西北地区。
在东线日军取得一定突破后,在黄河北铁路桥方面日军第12军主力第110师团、第62师团,在中牟方面37师团等部开始进攻后,乘守军第85军军注意力集中于中牟方面之机,于18日夜利用夜色掩护,逐次经黄河铁桥潜至南岸邙山头桥头堡阵地。
为解除南进时的侧背威胁,进攻邙山头阵地前,先由第110师团一部先向邙山头西侧高地上的汉王城据点发动猛攻。
日军在黄河铁桥处的动静瞒不住人,所以汤恩伯安排了28集团军的85军来守卫黄河铁桥,85军和他起家的13军,是他手下战斗力最强的两支部队之一。
邙山头阵地和汉王城阵地本是交叉掩护,可以互相支撑,汉王城阵地对于守住黄河大桥意义重大,守军一个营奋起抗击,激战至中午前后,在阵地全被摧毁、守军全部牺牲后丢失。
守军第85军当即向汉王城反击,同时增援周围几处阵地。但由于日军后续部队不断增加,反击部队伤亡极重,反击失利,随后邙山头阵地再无法支持,被日军攻占。
至4月20日,守军第85军已经丢失了几乎所有河防据点,开始奉令向塔山、万山地区撤退。
对于这里的战斗,李志坚都随时在关注,得知黄河大桥方向,在已经有了准备之后,也才坚持两三天,心中的不详预感越强。有些黄河天险,也才守了这么点时间,随着黄河北岸的机械化部队都到了南岸,真正的不利才将开始。
事实也的确如此,62师团、110师团、战车第3师团及独立步兵第9旅团等均于20日拂晓进至黄河南岸。
随后日军第62师团沿平汉路及其西侧地区直趋郑州,第110师团则向密县突进。
至4月22日,郑州、新郑、尉氏、洧川、荥阳、广武、汜水、塔山、万山等十多个县城先后被日军占领。
第一战区精心准备的第一道防线在几日之内就宣告全线崩溃。
此时从开封出动的日军和从黄河北岸过来的日军主力实现了会师,兵力更加集中和雄厚。
一战区寄予重望的第一道防线,完全没有实现层层阻挡,消耗日军锐气的目的。
兵锋正盛的日军马上向第二道防线冲去。
4月24日,由荥阳南下之日军第110师和由郭店西进之日军第37师一部向一战区准备的后续防线的中间地带密县攻去,并于当日拿下,并继续马不停蹄的向西南方向的登封进攻。
后续防线轻松的也被日军打开了缺口。
该地部队退守荥阳、密县以西之虎牢关至马驹岭一线,阻止日军西进。
4月25日,第110师团攻占第4集团军驻守的虎牢关,守军第96军一部面对几路来击的日军,根本找不到防守点,无奈之下只能退至巩县。
日军第12军主力在新郑以南地区集结,作下一步进攻的准备。
1944年4月17日夜,中牟东面日军第37师团及独立混成第7旅团打响了这次大战的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