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自己研发好,还是直接买更好呢?
我迷茫的原因,就是我辛辛苦苦学的这些知识,发现并没有什么大用。
有一些报纸上说国家投入巨资给我们,研发出的技术,国外早就有。
可以直接花钱引进使用。
完全没有必要浪费这些钱,还不如用这些钱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
我究竟应该继续专研技术,还是应该投入社会?
我想请您为我解惑?”
王志夏说完,一脸期待的看向张启明。
他提到问题,更是在教室内引起巨大议论。
显然不少学生,也有同样的迷茫。
旁听的老师更是脸色大变。
“造不如买”的传言,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改开市场化,受益最大的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轻工业。
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需要耗费巨资和大量时间研发的高清间行业。
80年代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口号的提出,这可不只是口号那么简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时期国内经济又困难,不得已之下,国内下马了一大批需要投入大量科研经费、时间,经济效益还不大的的高精尖项目。
如运-10大飞机项目这类,总计被下马的科研项目多达90多个,其中包括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远程轰炸机等重大国防科研项目。
还包括华科院的光刻机这些芯片领域项目,同样也得不到经费支持,被暂停研发。
米国总统访华夏后,与西方进入了蜜月期,很多技术不再封锁。
海量的西方先进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令人们目不暇接。
面对价廉物美的西方产品,乐享其成的思想,在目前国内已经占据上风,逐渐形成了一个观念:“造不如买!”
再加上改革以后,企业市场化,意味着亏损,国家不会在兜底,需要自负盈亏,竞争更加激烈。
民营企业老板需要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才能更容易生存。
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普遍认为“造不如买”更划算。
站在民营企业的角度看,这没什么错。
设计出产品,全球找配件,拿回来组装上市就可以赚钱。
什么都要自己掌握技术,研发投入巨大,还不一定成功,耗费多久时间也不确定。
国内此时民营企业也根本没什么钱,此时民营企业贷款又是一巨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