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狗眼看人低的王婶

一个敦实粗壮,面容陌生的汉子正在口沫横飞地说着什么。

“这洋井在国外已经用了很久,绝对省心省事,洋人用的东西能不好吗?”

许承安随便一听就明白了。

是来村子里推销洋井的!

这种井重生前很多农村都还在用。

还没有电动水泵的这个年代,压水井堪称取水神器!

它利用的是大气压的原理,将地下水汲取到地面。

井的主要结构包括上方的活塞和下方的阀门。

一按把手,活塞和阀门在杠杆作用下向上移动,排出井管子里空气,抬起把手,阀门关闭,阻止空气重新进入井管,井管内部变成真空状态,这时大气压就将地下水推送上来。

倘若井管内混入空气就抽不上水,这时需倒入一些水,利用水的密封性隔绝空气把水引上来。

由于压水井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也叫做洋井,还有叫自流井或注水井的。

在70年代,村屯里边基本还是那种吊井,把桶吊井里提上来,不只打水麻烦,且全村也就那么几口,得跑很远才能打回来。

离施家最近的一口井就有一两百米,施秋晴以前为了挑水每隔两天大清早都得爬起来,来回跑很多趟才能把家里的两个大水缸注满,后来有许承安帮忙,但是依然麻烦得很。

如果有压水井的话,那就太省事了。

许承安记得压水井是80年代才在黑土屯出现,后来渐渐普及。

最早的应该就八十年代初了。

这大汉听口音并非本地人,不知从哪来跑来做生意的。

这也是改革后思想开放的缩影之一。

某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开始利用自己的掌握的技术接私活挣钱了。

换成以前,他们哪里敢,要被当成投机倒把批斗的。

大汉介绍了一通洋井,终于有村民忍不住打断了他,问道:“你打这洋井得多少钱啊?”

“不贵,也就一百一口!”

打井队队长的话一出,群众就喧嚣了。

“一百还不贵,你咋不去抢呢!”

“打口井得那么多钱,我们家省吃俭用一年下来都攒不了几十块呢!”

“你们不会是骗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