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次茬产量不如头茬高,品质也不如头茬好,但三百块以上肯定不成问题!
春耳收完了还有秋耳,等今年的秋耳一收,俺也能成千元户了,想想都让人激动!
想到这里,赵大壮有点驼的脊背都挺得更直了一些。
“许知青,谢谢你,谢谢你啊!”
他连声道谢。
“不用,这是你和家人辛勤劳作理应得到的回报,继续努力啊!”
许承安鼓励了他两句。
赵大壮的情况和以前的施家太像了,也挺惨的。
不过从现在开始,他的日子会过得好起来。
“许知青,我会的!”
后面还有人在排队等着,赵大壮也没敢多墨迹,当下走出旁边。
他的几个娃都在等着呢。
看着赵大壮攥在手里的那个钱袋:“哇,爹,咱家有了这么多钱啊!”
“对,咱家有钱了,许知青让咱们挣到钱了,爹明儿就给你们买肉吃,买新衣服穿!”
他抹着眼泪:“媳妇,你在天上看到了没有,俺和娃能过上好日子了!”
赵大壮的心情,其实也是黑土屯绝大多数耳农的缩影。
分田到户只是勉强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不用顿顿稀饭粗粮了,然而很多家庭手头还是没啥余钱的,除了赵建平,狗蛋等几个跟着许承安开拖拉机,收入比较高的后生,其他人都穷。
如今这黑木耳一种,就集体脱贫了!
干木耳上称,拿着钱离开的村民们一家老小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
正好明天大集,估计到时去镇子上买东西的人会特别多。
一户户人卖了干木耳,少的像施家四十多斤,也有三百多块,多的大户甚至担了一百三十多斤干耳过来,一下子卖了上千块!
赵建平今天也没闲着,未来的副厂长指挥着车队,把打包好的黑木耳运送到城里梁文峰的分销点。
上百户人的干木耳,收了大半个白天总算收完了。
许承安统计出总数,和自己预测的差不多,六千三百多斤干耳。
产量比起后世的袋装栽培少了很多,但是对于段木栽培而言又很惊人。
许承安总共花了五万多块钱!
不过黑土屯的黑木耳是沧城最早上市的,本来就供不应求的市场更是处于最稀缺的时候,等梁文峰那边一投放很快就能抢光,回本并多挣个两万左右!
头茬干木耳一收,第二茬黑木耳也到了采收的时候,村民们的积极性明显更高了。
不过次茬产量确实比头茬要低一些,木耳品质也次一些,但是还不错,至少许承安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