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施家。
从厂子回来的一行人正在做着晚饭。
“二姐夫,我们划了这块新集体林地,每户都能得到一个更大的新耳场吧,卖木耳挣的钱是不是也会变成三倍啊?”
施秋玲烧着灶火,已经从许承安口中得知好消息的幺妹兴奋不已。
许承安点了点头:“差不多吧,没意外的话是这样,不过也得看山林环境的。”
他没敢把话给说满了,实际上那块新的集体山林耳场大概率要比旧的这块产量低些,因为聚灵之源覆盖不了那么大的范围。
要是聚灵之源也能升级就好了。
许承安心里暗暗想道。
施秋晴在高兴之余,也想到了问题,她切着菜的同时问道:“承安,现在都八月六了,等这集体林地确权批下,种秋耳还赶得及吗?”
在黑木耳接种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伐木、砍段、晾晒、场地消毒,考虑到这是块新场地,甚至还得开路,否则拖拉机进不去光靠人力搬运的话更费事耗时也更久。
东北可不比南方,南方很多地方十月份都还暖和,气温适宜菌种发育成长,所以有春耳伏耳和秋耳,长得多的能收十茬,而东北就春耳和秋耳,只能收五茬,春三秋二。
许承安笑了笑:“我们的菌种是低温型黑木耳,温度低点也能发育,就是出耳会少一些,但总比得推迟到下年春才种上好,能收多少是多少,这么大一块林地呢,今年能给村民们带来不少的收入啊!”
“现在才八月,气温还是很暖和的,白天有二十多度,晚上也在十度以上,段木晾晒半个月就行,关键是干其他准备工作的速度得快!”
大媳妇身旁洗菜的施秋宁也插口道:“承安哥,这块新的集体林地大了这么多,屯子应该也得开个三倍大的新种植园吧,人工不得大增吗,这准备工作得干挺久的吧?”
许承安点了点头:“确实,不过有些事我们可以提前干,等自然资源管理局那边的工作人员过来丈量完林地山界,就可以带村民们开路了!”
施秋晴吃了一惊:“集体山林证发下来之前,还没确权我们能这么做吗?”
许承安呵呵一笑:“秋晴,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时间紧迫,有些规矩没必要死守,得学会灵活变通。”
“光是修路算不上什么违规,退一万步来讲,这事因意外黄了,也就路白修而已,不会对这块林地带来什么影响!”
“当然了,有些规矩咱们是必须遵守的,比如在集体林权证下来之前不能伐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