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急如焚,决定亲自率领军队前往成都府,与段尘协同作战!
李凯之实在无法再继续等待下去了,作为南宋的四川节度使,他已经竭尽全力,但实力的悬殊终究难以改变。
如今,蒙古大军虽然还不足以攻破他们这些坚固的堡垒,但要围攻成都府,条件却是绝对充足的。
这些日子以来,从上游漂流而下的浮尸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每一具尸体都惨不忍睹,诉说着蒙古人对大宋的残忍屠杀。
每一个看到这些浮尸的宋人战士,都不禁感到肝胆俱裂,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
然而,面对如此惨烈的景象,他们却束手无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从大衰落之后,儒家的学说和思想逐渐式微,儒者们也失去了上阵杀敌的能力。
在大衰落之前,儒生们尚且能够带兵出征,凭借着儒道的加持,与敌军展开野战,可战者,有范仲淹,韩琦之士。
但如今,儒生的儒道已经衰落,早先那种通过儒道加持士兵的方法,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掌握了。
大多数人只能撰写一些符文,用来固守城池,虽然守城能力尚可,但要想主动出击、进取敌人,却是力有未逮。
而相比之下,北方蒙古人的气血之道已经不知叠加了多少时代,不说能够像是神话三国武将一般直接凝合云气冲击城墙。
却也能凝聚气力与回回炮之上,蛮境亲自操控,一经拉动发射,普通城墙直接倒塌,也只有大宋的城防能够坚守些时日,但来回轰炸之下,城中少数儒生又能发挥多少威能。
成都方向大军固守不出,坐看成都平原被屠杀而无能为力,如今城墙也守不住了。
越想越气,李凯之开始集结兵马,联系带着亲兵告知援军消息,提振士气。
这大宋如果真的要用儒者和蒙古硬抗,怎么可能打不过。
可学儒道者又有多少英勇之士,平日里慷慨激昂,把武将看成泥腿子。
一道战时,作为大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体系,却处处主张割地求和,以岁币换取和平,胆小如鼠,躲在家中连头的不敢冒出来。
整个大宋养士300载,能够拿得出手的儒生何止百万,如今在前线的又有多少呢?
四川如此局势,却只能派出几百几千儒生,想要守住蒙古人10万大军兵峰,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