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陈昆就是比较无脑的,或者说他没打算上高中,初中能混到就算了,大喇喇的搂着他肩膀出来,又邀请他去喝酒。
“你那么忙,我一个人坐你家傻乎乎的喝酒,不好意思啊!”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家就是你家····”
“改天改天,今天我也有很多事。”
到底又没有去陈昆家喝酒,道观没米了,回去早的话,把米舂了也来得及。
小主,
而且不想又丢鸡。
那群鸡是他比较大的一笔财产,得看好了。
他爷爷就是卖鸡仔的,讨过来一窝鸡仔没有给钱。
但这已经是最后一次了,他爷爷年近六旬,干不了这活了。
卖鸡仔是很累的活,需要挑着大筐翻山越岭去偏远的山村卖,不是体力特别好的壮年人,做不了。
他长大了。
爷爷老了。
得想办法自己孵小鸡,不然一下子拿出一笔买小鸡的钱,有些舍不得。
有些学校周六周日连着放假两天,有些学校周日放假一天周三放假一天,总之一个星期只上学五天。
他们学校是连着放假两天的,早上能挑一筐菜去卖,攒点钱留做下个学期的学费。学费越来越贵,而且涨价速度快的离谱,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上学期两块钱,下学期就四块钱。
二年级的时候,上学期六块钱,下学期又涨到了八块····这个学期交了一百多,需要自己攒钱自然压力很大。
这也是不少农村学生纷纷中途辍学的原因,一来学习成绩不好,二来家里供不起,有些女孩子更是压根一天也没去上过学,反正要嫁出去的····岂能白花了钱。
他这一带比他大一些的女孩子基本没有机会上学,同龄的也只是家庭条件好的一部分女孩子能上学,所以七十多人的班级只有二十来个女生。
农村里压根没有多少赚钱的机会,没有像样的手艺的话,农闲时也就无所事事。家里人口多的话,种点粮食还不够吃,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余钱读书。
单单靠着种地是过不上好日子的,肉都很难吃上。
越闲的人越闲不住,娱乐又不多,也就造人玩,一生一大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人口已经太多了····要少生优生嘛,敢乱生的就抓人了。妇女被抓去结扎的算是正常,男人也有被抓去结扎的····敢跑,牵牛扒房。
有些人非要生个男孩,运气不好连着生出三四个女孩的不在少数,柳冬冬家就是例子。十姐妹的也有,尼姑庵的弃婴越来越多,吃饭都成了问题。
“道士哥哥,米没了!”
那小尼姑早就来了,焦急的等着他回来。
等米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