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让陛下失望的,只是,还有一事,臣将带兵前往大同,这京营节度使继续担任就不合适了,还有兵部尚书,也应该换人担任。”
李煜点点头,“你这次打算带多少兵马前往大同?”
“臣此次只带精锐,一共五万五千人。”
李煜面露疑惑,“这么少,如何能够?”
“陛下,不少了,到时候救回来的百姓,还可组成军队,既补充了人数,又能够有一份活命的机会。”
“朕对军事不懂,你认为可行,就按你想的去做。”
“你认为何人可担任京营节度使?”
朱雄英摇摇头,“臣没有什么好推荐的,与他们交往不深,大家都在公事公办。”
“那兵部尚书呢,这么重要的位置,你推荐谁?”
朱雄英暗自摇头,心里想的却是,他一个也不能推荐,实际上也不需要他推荐,兵部尚书必然需要安排一个第三方的人,避免两家做大。
“陛下,不是臣不推荐,实在是进京时间短,又是准备科考,这段时间忙着神京守卫的事,不知道谁适合任兵部尚书。”
“宰相大人,门生故吏,见多识广,想来有合适的人选。”
宰相孙兴苦笑一声,这小子鬼灵精一样,还给他下套,看见李煜的目光。
“老臣在国子监多年,将精力都放在他们身上了,一时也找不出有能力担任兵部尚书的。”
李煜没多说什么,所有东西不需要说出来,心里都有数,“那兵部尚书,到时候再找合适的。”
众人都没意见了,纸面实力,吏部,工部是一伙的,宰相孙兴任宰相,兼任礼部,刑部由孙兴推荐,户部属于中立,谁也不掺合。
至于京营节度使,肯定会选择一个绝对忠诚于他的人,不然睡不着觉的,不过不会出现京营节度使和兵部尚书是一个人的情况。
兵部尚书除了忠君以外,还需要兼具能力,责任重大,需要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