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是天生的将军,若是怕这怕那,我大明日后靠谁来保家卫国?”
李景隆听着这对父子一反常态的对话,心头暗自窃喜,至少两人都没提他滥杀的事。
“沐儿!” 朱元璋主动岔开话题,“你且说说,咱家九江一路表现如何?”
沐英立即将李景隆剿灭阿昌、失纳,平定番蛮等事迹娓娓道来,末了还提到了路遇山匪之事。
朱标听罢非但不赞,反而更加不悦:“九江年纪尚轻,竟数次独领兵马,深入险地...”
“你可快闭嘴吧!” 朱元璋一挥手,打断朱标,“男儿当带三尺剑,立不世功!九江这事做得好,就该如此!!”
朱棣、朱橚等皇子面面相觑。
这还是他们熟悉的父皇和大哥吗?怎地性子都换了?
李景隆也有些困惑,但见老朱高兴,也乐得顺势而为:“多谢舅爷夸奖,孩儿此番西征,也着实长了见识...”
“说说看!” 朱元璋兴致勃勃。
李景隆便将所见所闻娓娓道来,重点谈了对边境防务和军中纪律的感悟。
朱棣站在旁边,听着李景隆的话,眼底尽是向往和赞赏之色,而朱橚则显得有些百无聊赖。
朱标闻言神色稍霁,但仍强压不快:“既然见识也有了,不如就去大本堂读几年书,好好修身养性。”
这话却惹得老朱不悦:“怎地,他爹是武将出身,学什么文人那一套?咱这大明天下,是光靠笔杆子就能护住的?”
朱元璋目光炯炯地望着朱标:“将来你做了皇帝,暂且不怕,你这些兄长叔伯还能出力。可日后雄英大了,咱这些老弟兄和义子不是没了就老了,不就得靠这些小子?”
“我看九江可以入军重点培养,来日也能好生辅佐你和雄英。这样,咱到了底下也能放心了。”
听见这话,李景隆心头狂呼稳了,总算这次出去没白遭罪,只要能早点混入朝堂,就可着手推动大明历史车轮转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