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什么是真理?口径才是真理!

说完之后,似乎是怕李景隆不信,李聪竟然在那一堆的图纸之中翻翻找找,拿出了一张图纸。

“此火炮若是做出来,通体可长到丈余,威力也是无人能及!”

好啊好啊!!

李景隆心中的情绪已经不能用激动来形容了。

想不到,如此,,,,,...牛逼的大炮,竟然让自己找到了。

什么是真理,口径才特么的是真理!

还好现在的大明还没有什么火炮上面的限制,自己可以大胆的造!

更何况,老朱是咱亲舅爷,人情世故随便走走,再难的问题,都不是个事!

不过,李景隆随即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此牛逼的武器,为何没有在大明得到传承呢?

之后的明朝反而是利用了西方的技术,好像才弄出了一个叫“赤夷火炮”的东西。

“老先生,您这一门手艺,可曾收的几个徒弟,或者是有没有什么同门师兄弟?”

只见李聪的眼中划过一丝遗憾,那一直闪烁着精光的眼神黯淡了些许。

“多年前,大明建立之前,老朽的无数同门,都已经牺牲在了战场之上!”

“早年也曾经收的一个徒弟,可惜那孩子当了兵,也是没能活下来,只剩下我一个孤家寡人了........”

李聪的眼睛已经开始流出泪水,但是他又随即擦掉,坚定无比的说道。

“不过他们死的并不冤,能够为国家献身,乃是我华夏男儿的最高荣誉!”

说到这里,李景隆明白了。

这门手艺为何就这么断层了。

道教一直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国家受难,民族受辱之时,所有的道士都会入一个所谓的“死门”!

盛世济世人,乱世救苍生!

这些道士会义无反顾的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下山杀敌,从而导致无数的人才就此流失。

李景隆重重的叹了口气,这可都是华夏的损失啊!

不过,这也是侧面的印证了“工业大摸底”这项工程的重要性。

要是能够在民间尽可能的发现这些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那么对国家乃至民族来说,都将是巨大的进步!

就在李景隆沉思的功夫,沐晟和徐增寿两人已经不再乱看,站到李聪身前安慰道。

“老先生不必如此伤心,如今陛下圣明,天下太平,他们的心愿也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