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每条价值不菲的肥美海鱼现在随处可见,除了精选几条肉质特殊的送给女巫实验室,剩余的都成了烟熏储备粮。
倒是那些意外缠在渔网里的奇异海草引起了他的注意。
【美味多汁海草】
特性:富含乳状汁液的浅海植物,可生食亦可烹饪,具有天然甜味剂效果。
当林肃云把直径超过一米的乳白色草球滚进实验室时,刘雯诗正往生态缸里投放新研发的合成饲料。
三条变异沙丁鱼已从修长的银梭形态进化成浑圆饱满的肉柱,原本锋利的鳞片完全脱落,取而代之的是透着粉红光泽的半透明胶质表皮。
“第四阶段的味觉优化完成了。”
女巫用镊子轻戳沙丁鱼鼓胀的腹部,“现在它们每寸肌肉都饱含谷氨酸,鱼刺也转化成了可食用软骨,预计再经过两次蜕变就能达到生鱼片级食用标准。”
实验室日志显示,这些实验体正经历着从战斗型向食材型的惊人转变,每次投喂不同饲料都会引发新一轮的基因重组。
生物异化观察记录,长腿沙丁鱼的蜕变进程
初始异变期,味觉依存阶段。
实验体初次接触特殊饵料后,完全被其独特风味征服。
该阶段最显着特征是产生强烈的食物排他性,实验体对其他饲料完全失去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个体外形未出现明显变化,反而呈现出异常生理增益:创口愈合速度提升300%,运动机能增强2.8倍,肌体强度显着提升。
这种兼具美味与营养的特性可能是关键因素。
以7号观察池为例,实验体首日造成的表皮损伤在18小时内完全再生,后续监测中再未出现同类损伤。
结合运动轨迹分析,其日均活动量达到普通个体的5倍,持续保持高代谢状态。
能量积蓄期,储能转化阶段。
持续摄入高能物质后,实验体进入形态突变期。
鱼体以日均12%的速度横向膨胀,解剖显示皮下脂肪层增厚至原始状态的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