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梅坚毅竖子不足与谋。”
“但我以为,之前国府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也太过纵容他。”
谭凯申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外交大事,怎么能任由他胡作非为?”
“甚至当初还……”
“汪议长,过去的事就不要讨论了,还是回归正题吧。”
何敬之开口,打断了汪致新的话。
也不理会对方瞬间难看的脸色,道:“现在要紧的是,国府对于当下的形势,该明确怎样的立场。”
“我想诸位也知道,报纸上已经吵翻了天。”
“有太多的人,在等着国府对这事儿表态。”
“这一态度,事关人心得失,不能不慎重。”
他话音一落,谭凯申就接起了话头:“敬之说的是,人心得失关系国家安稳,这一点,大家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说罢,他冲何敬之微微颔首。
又瞥了一眼脸色难看的汪致新,眼眸里有着一抹不屑。
蠢货,也不看看这间会议室里,都是谁的人!
谭凯申的话,态度倾向几近明了。
一众人的发言,立刻踊跃起来。
军委会的委员们,行政院的宋代院长,还有几位总长,各自表明态度。
无不是附和谭总统的倾向,遵从当下的主流民意。
最后钱慕尹总结式发言:
国府态度要有一定强硬,但不拒绝和平。
力争和平的同时,做好打仗的准备。
像沪城这样的重镇,要增派一支劲旅驻防,以此彰显态度……这是会议之前,谭总统就已经确定好的策略。
相比起梅坚毅的完全强硬,国府态度留有余地,既能应对民意主流,又不至于引火烧身。
把东瀛人对梅坚毅的怒火吸引过来。
没有发言权,只是列席会议陈永泰坐在外围。
看着这一幕,再看汪致新僵硬的背影,颇觉好笑的同时,又有些悲戚。
汪致新奔波多年一事无成,归根结底,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一支完全效忠于他的军队。
每次搞事,都是借势。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主打听天由命。
所以处境就很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