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朝会(十一)

晨光熹微,金銮殿内气氛凝重。皇帝龙颜微沉,与众大臣正为近来各地山匪肆虐之事商讨对策。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刑部尚书,轻咳一声,上前一步,心领神会地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清剿山匪一事固然迫在眉睫,关乎百姓安宁、社稷稳定,断不可有半分懈怠。然臣在彻查诸多案件卷宗时发现,如今这江湖武林,门派繁杂得如同繁星密织,其间良莠不齐,乱象丛生,实乃一大隐忧。”

刑部尚书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接着说道:“诸多门派仗着自身武功高强,在江湖上肆意横行,称霸一方。他们全然不顾国法威严,动辄干预地方事务,小到插手民间纠纷,以武压人,使得冤屈难伸;大到操控市集买卖,垄断商路,令百姓生计艰难。”

“更有甚者,有部分门派竟与匪盗暗中勾结,狼狈为奸。他们为匪盗提供庇护之所,通风报信,助其逃脱官兵追捕;匪盗则投桃报李,将劫掠来的财物与这些门派瓜分,二者沆瀣一气,为祸四方,令地方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府亦是有心无力,政令难行。长此以往,国之根基恐被动摇。故而,臣恳请陛下,对这江湖武林门派亦当加以严格管制,拨乱反正,还江湖一片清明,保我朝国泰民安。”

说罢,刑部尚书恭敬跪地,等候皇帝圣裁,殿内一时陷入沉思,唯余清晨的微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光影。

少年天子李景炎高坐于龙椅之上,他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深邃如海,此刻眼中却闪过一丝凌厉,仿若寒星乍现,瞬间点亮了那深邃。

“爱卿所言,朕亦有考量。”李景炎微微抬首,声音低沉醇厚,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这寂静的殿宇内回荡开来:“如今大燕初定,江湖却暗流涌动,各大门派势力错综复杂,或有不法之徒仗着武功高强,肆意妄为,视王法于无物,长此以往,必成朝廷心腹大患。”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刑部尚书身上,微微颔首,似是下定了决心:“朕决定成立六扇门,专司镇压和管理江湖武林门派。”

李景炎抬手轻轻一挥,继续道:“这六扇门,

六扇门招募,不拘泥于出身,无论是江湖浪子、退役将士,只要品行端正、武功高强,皆可入选,在与江湖关系上,以抚为主,以剿为辅,对于那些愿意归顺朝廷、遵守律法的门派,给予扶持与嘉奖;对冥顽不灵者,坚决予以打击。”

小主,

“他们生于江湖,长于江湖,对江湖的门道、规矩了如指掌,行事方能游刃有余。但朕的六扇门,又绝非江湖草莽可比,朝廷律法就是他们的行为准则,一切行动皆要在律法框架之内,令出必行,违法必究。”

说到此处,李景炎的眼神愈发冷峻,仿若能穿透这宫墙,望见江湖的波谲云诡:“有了律法约束,又懂江湖规矩,他们方能在面对那些江湖门派时恩威并施。以朝廷之威震慑,以江湖之义感化,软硬兼施之下,让那些心怀不轨、妄图扰乱江湖秩序、挑衅朝廷威严的不法门派不敢再生妄为之心,方可保我江山社稷,长治久安。”

李景炎的话语掷地有声,在这御书房内久久不散,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呼“吾皇圣明”,可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朝堂与江湖的博弈,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个人武力不可小觑,除去开国之初,与绍兴年间,朝堂与江湖从未泾渭分明过,放眼天下诸国亦是如此,谁家没有养着,几名武林高手呢?

而隆庆朝时的侦缉司,及刺卫营,实际上其内里,早已被叶苍松这个南楚暗探,故意的,搞得名存实亡,虚有其表。

李景炎站起身来,双手负于身后,道:“拟旨,各地即刻筹备巡卫司与六扇门之事,各州府官员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违令者斩。”

“臣等遵旨!”群臣齐声应诺,声震殿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