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大唐军方(一)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1655 字 28天前

与此同时,大唐文官集团以及勋贵集团也在其中看到了另外一个利益,即人口。

“吐谷浑”国土面积不小,人口也不在少数,在“西突厥”大举西迁背景下,整个西域人口数量锐减,如果能够将吐蕃人赶回高原,那么,大唐就可以名正言顺占据“吐谷浑”,届时,可迁移部分人口去西域,或者让他们加入“石漆”运输。

因为现在大唐官员都知道,在“关中”设立“炼油作坊”,只是一个迟早事情,之所以皇帝陛下始终没有松口,除了军用那部分的原因外,“石漆”运输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此,一个冯宝没有想到的意外情况出现了。

“洛阳日报”次日刊载了两名文官的署名文章,一个是强烈谴责和怒斥吐蕃不顾及大唐感受,攻灭大唐藩属“吐谷浑”的行径;另一个则从经济层面指出,吐蕃此番军事行动,严重威胁“丝绸之路”安全,非常有可能导致“石漆”运输中断等一系列后果……

这是冯宝第一次发现唐人,尤其是唐朝官员们,开始懂得使用舆论的力量。

哪怕效果称不得太好,但足以引起百姓关注。

原本,民间吵吵嚷嚷也就算了,可谁知道,在报纸登出文章的三天后,以“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为首的武将们,当朝禀奏皇帝,建言出兵……

冯宝听到这个消息,当真被惊得无以复加。

他实在有些想不通,刚刚平定辽东不久,军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和补充,此时征伐吐谷浑,大唐军方哪来的勇气?

为了弄清楚个中原委,冯宝让刘长河拿自己的拜帖,去请许恢过府一叙。

别看冯宝顶着“水师都督”头衔,实际他与军方的紧密程度以及对军方信息的了解,均远不如许恢。

“皇家卫岗学堂”今年开办的“军事班”里,涵盖大唐军方高中低三个阶层的军官,所以他们带来的信息非常丰富,而且相对准确。

“许恢见过冯侯。”

“卫岗乡”官衙里,冯宝在自己“公事房”里坦然接受许恢一礼,跟着道:“以后别这么客套,坐!”

“非许某客套,而且侯爷差人执帖,某当依礼而为。”

“我要问点公事,况且今时不同往日,许先生官居五品,自当执礼相待。”

“无侯爷昔日提携之功,何来许某今日?侯爷但若有事,一纸告之即可。”

“好好好,我记下了。”冯宝很满意这番说法。

虽然他今天是没有想到,用了一种较为正式的方法请许恢过来,结果却在无意中证实此人在身份地位发生很大变化以后,并没有改变多少,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侯爷,却不知唤某过府,何事?”

“简单,我欲知晓,‘军事院’如何看待吐蕃攻灭吐谷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