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叔十天才能休息一天!”苏行跟了一句。
但顶着小花脸、咬着红枣糕的苏二宝,却期待地问:
“可以不上学吗?”
苏润沉默:
看来小孩子也不好糊弄啊!
此计不成,再行一计。
他避而不答,又问:
“那小叔问你们,是现在天天吃肉好,还是原来天天吃野菜,饿肚子好?”
两人两眼亮晶晶的,异口同声道:
“吃肉好!”
苏润点点头,循循善诱道:
“肉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不吃读书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
“如果不读书,就还得去地里干活,吃野菜,吃窝头,就像咱家之前那样过。”
“或者跟你们二叔出去卖豆腐,赚多少,花多少,如果赚不到钱,就连野菜窝头也没有。”
“你们想选哪条路?跟小叔说,小叔成全你们!”
苏润小词一套一套的,应付自如。
苏丰和苏行干脆站在一边当背景板。
间或打个助攻。
“如果不读书,去地里干活,就爹干什么,你们干什么。”
“干不动也得干,不然没饭吃。”苏丰吓唬儿子。
苏行也道:
“跟着二叔卖豆腐,就得出远门。”
“一出去十多天回不来,见不到爹娘。”
“而且也没人管饭,饿了渴了都没人管。”
“你们想跟二叔一起吗?”
两个孩子脸皱成包子,哪条路都不想选,纠结到不行。
苏润语重心长地开导侄子:
“大宝、二宝,我们谁都陪不了你们一辈子。”
“你们可以不读书,但必须有立身之本。”
“读书可能暂时苦了些,可有我们在,你们至少衣食无忧。”
“认认真真读几年书,你们就能凭自己的本事吃上肉。”
“要是卖豆腐,你们也许能吃上包子。”
“若是在地里刨食,那就是咱家以前的日子,吃杂粮窝头。”
“过哪种日子,你们要自己想好。”
苏润自然是希望侄子们能读书、考功名。
然后顺利改变阶层,过上好日子。
但如果他们情愿待在田里,平淡一生,那苏润也不会强行改变。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他所追求的,不一定是孩子们愿意的。
他来引导,来教育,但也只能尽力而为。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
但人终究还是要靠自己。
他希望侄子们能尽早找到自己的路,不要迷失在人生的岔路口。
苏润不再说什么。
只一言不发的盘脑壳,给足了孩子们思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