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为首的苏子渊圆滑机智,其余人也肯下苦功。”
“一年后,会试应该也有希望。”
宋修齐也不是胡乱说话,哄赵叡安心。
而是六人的运势,的确不错:
能进府学,就已经甩开了不少读书人;
接触政事,更是多少文人梦寐以求的;
还有太子暗中护着。
大炎立国百年,头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苏润隔三差五弄出些好东西,六人自己又肯拼。
宋修齐为官二十载,敢打包票:
只要六人不自己作死,前途一片光明。
哪怕他们乡试、会试成绩平平,但只要能挤进殿试,那日后便是坦途了!
殿试,除了拼学识,就是拼得不得圣心。
别人尚且要琢磨,六人却早早就有了。
“你如何看苏子渊此人?”赵叡追问。
事到如今,赵叡当然知道,玉泉六子的主心骨就是苏润。
其余几人或许有能力,但更多也是乘了东风。
宋修齐闻言,仔细想了想,折中而谨慎的回答:
“依臣之见,此子外圆内方,心中自有丘壑。”
“但毕竟年纪尚轻,正是满腔热血报国志之时,遇事只怕还是冲动,不能隐忍。”
柳玉成对此也很赞同。
毕竟,若苏润不冲动,他当日也不会被救。
与其说这是苏润的缺点,不如说这个年纪的少年,都是这么意气风发。
因此,宋修齐话落,柳玉成也玩笑似地接了一句:
“那苏子渊机智伶俐,胆识过人。便是真遇到有人为难,说不准还是别人吃亏得多。”
想到上次遇险,苏润竟拿恶民扰乱杀手视线,柳玉成就忍不住猜想:
那救灾书上,用杀贪官来平息百姓怒火,稳定民心,只怕也是此子的手笔。
柳玉成这么想,就也如实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