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远河在外遇到地方官不作为,或者遇到什么不平事,也会回来跟苏润说。
除了杂报外,苏润有不少地方政事,都是从苏远河他们这里听来的。
每逢此时。
苏润都会饶有兴致的听完,然后提笔记录一些觉得有用的。
之后,再跟苏远河分享自己的府学生活,还不时给村里的亲人们写写信,问问近况或者捎些东西回去。
苏家货队的足迹已经遍布清河省。
苏行开始联合梁家,往京城发展,为日后铺路。
******
五月二十,又到旬假日。
苏润从府学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多月不见的亲人正在外面笑着看自己。
苏润面上的疲倦顿时消失不见。
他毫不客气的将装着脏衣服的包袱,往二哥脑袋上扔。
然后一溜烟跑到了苏安福和苏兴旺面前,咧嘴笑着道:
“大伯!小叔!”
“你们终于来了,侄儿盼很久了!”
苏安福看着侄子身着学服从气派的府学中走出,也很是欣喜。
他摸摸侄子脑袋,慈祥道:
“刚交了夏税,趁着村里无事,过来看看你们。”
“这青阳府是挺繁华,润子这府学有山有水,真是好看。”苏兴旺随声附和。
苏润笑眯眯地出主意:
“好看就多看,多住些日子!”
“反正村子里还有远山哥看着,不回去也没关系。”
等司彦他们过来打完招呼,苏润将苏安福两人扶上马车,一同回了家里。
路上,苏润才知道,大伯娘周氏担心侄媳妇生产遇险,也跟来了。
苏安福和苏兴旺在生产之事帮不上忙,更多就是个主心骨的作用。
其实此来更多就是为了陪苏润乡试。
苏润也不管那么多,第二日乐呵呵带着大伯、大伯娘和小叔在青阳府逛了一圈,然后回去继续学习。
时间进入六月,距离张芸生产的日子越来越近。
生孩子是女人的鬼门关,大嫂李氏担心得每晚都睡不安稳,总要醒过来好几次。
不过李氏早就请好了接生婆,苏行更是养了个府医在家里,连人参都买回来备着,这让李氏安心不少。
六月十七,初伏当日。
张芸刚吃完早饭,就发动了。
接生婆、李氏、周氏和丫鬟们很快进去,不多时,梁母也带着人过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