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宋修齐道:
“苏润,此物对边境战事意义重大,你就在此处,将这三弓床弩的制作、使用之法全部写下来。”
“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你也一一标明。”
“本官八百里加急,将图纸、模型与奏折,一齐送往京师。”
他就是为了这三弓床弩才频频破例的。
即刻将此物送往京师,再为乡试破格之举请罪。
这事不仅能揭过,还能记功。
慧眼识珠,拔擢贤才,为国择器……
加上苏润颇得太子重视,日后他在朝廷里,位置也能往前走走。
闻言,苏润表示:
这个简单!
小意思~
不过以防万一,他还是把丑话说在了前面:
“这个模型小,制作简单。”
“但若是放大到正常的尺寸,对弓弦的韧性,羽箭的制作以及各个部件的精密度都会有要求。”
“学生不曾接触过军器制作,只能提供图纸和相关实验数据。”
“对军器所用木料、铁器硬度或者弓弦材料等物就不清楚了。”
“所以,最后能用多久时间研制出来,就得看军器所那边的了。”
作为冷兵器时代巅峰杀器之一,做应该是能做出来,但时间上就不能保证了。
宋修齐稍有些错愕,但也明白苏润此言之意:
“本官虽不甚懂得军械,但军中所用三弓弩,与此物颇为相似,制作问题应该不大。”
苏润作揖谢过,提笔准备画草稿。
而此时,主考团中的正五品户部郎中姚广突然提议:
“与其送图纸,不如派人将苏润带回京师,直接入军器所,随工匠一同研制此物,岂不更好?”
他声音落下,当即收获了几个眼刀。
青阳知府萧正最先护犊子,贴脸开大:
“苏润本就是小三元,如今又是乡试解元,来年定然是要参加会试的。”
“以他的才学,不考功名,却要名不正言不顺地去军器所,成为木匠、铁匠之流?”
“姚郎中,你就是这么对待国之贤才的吗?”
军器所虽说是国之重地,但跟翰林院根本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