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人心可依,未来可期!

“仁者自可得相随,亮今日亦是见识到君侯的心胸,”诸葛亮对许泽打心底里敬佩。

虽说他平日很喜欢玩笑,性情也乖张跳脱,和典韦、许褚等经常不顾身份的打成一片,但是行迹永远都是仁德为主。

真乃贤良也。

若是有人说他是装的,仁德不过手段耳,那也无妨,正是君侯说过的那句话,君子论迹不论心,在心无君子。

“亮取三策,以姑幕为主,设水路断粮道;自东武三关陈兵对峙,牵扯其主要兵力;再遣一员大将独自领兵,自山中穿行,定能在侧翼建功。”

“只要孤绝北海,袁绍肯定会遣大船越过渤海,将袁谭接走,我们只需将情势逼迫至此,那么青州将会不攻自得。”

“袁谭在青州,即将没有立足之地,君侯定能建功,无往不利……”

诸葛亮自己在说的时候,心里都是暗暗心惊。

真好设计啊。

顺风行策,随意可落子,这样的局面是逐步达成,真乃是步步为营,而后一击必杀。

许泽听完后点头而笑,和鲁肃对视一眼,叹道:“孔明,才思敏捷、顾虑周全,看来很快要扬名青徐了。”

诸葛亮嘴角一扬,拱手而下:“君侯提携。”

……

北海。

袁谭回来之后,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言,几乎没有一日安宁。

他只要一闭眼,就会想起许泽那一日的羞辱。

短短十几日,整个人已仿佛老了许多岁,连皱纹都深刻了起来。

而彭安回来之后,却也没有安分。

据说各地的豪族都暗中和南方往来书信,很多家族都有暗通许泽的嫌疑,境内传袁谭屈辱求全,才能保住狗命。

现在青州的安宁是用跪地求饶换来的。

这让他在各家族那里都已经失去了信重。

如此,陷入到了一个艰难抉择的地步。

袁谭的内心,诞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