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内,万人欢庆,灯火通明,百姓载歌载舞,彻夜不眠!
赵构望着辽阔的江山,轻声喃喃道:“十年的耻辱,终于洗刷干净……此后,大宋当世世代代屹立于世,不再受异族欺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在当天,岳飞站在汴京忠烈庙前,静静地看着自己的雕像,微微一笑。
七日已过,他的时间也到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韩世忠、段誉、鲁智深、武松、虚竹等人,郑重地抱拳一礼——
“各位,北伐大业已成,岳某该走了!”
说完,他化作一道金光,缓缓消失在天地之间,魂归地府……
世人皆感叹:“岳元帅忠义千秋,永垂不朽!”
大宋盛世,千秋永存!
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初一,汴京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百姓们燃放爆竹,庆祝新年的到来!
十一年前,岳飞、韩世忠等英雄率领北伐大军荡平金国,收复失地,天下归宋,大宋再无战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繁华!
汴京城内,商贾云集,街道两旁张挂着大红灯笼,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嬉戏,大人们摆设宴席,举杯同庆。
这是一个太平盛世,一个英雄传承的时代!
汴京城南,一名二十岁和尚,衣衫不整,脚踏破鞋,手持破扇,正咧嘴大笑地在街头闲逛!
“哈哈哈,今儿个新年,怎能无酒肉相伴?”
“店家,来两斤牛肉,再来一壶好酒!”
酒馆掌柜看着这个和尚,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济大师,你又来啦?你一个出家人,怎能吃荤喝酒?”
道济哈哈一笑,摇头晃脑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再不喝,就老了!”
这名疯疯癫癫的和尚,正是金山寺的道济!
他虽是和尚,却不守清规戒律,整日疯疯癫癫,嬉笑玩乐,百姓们都称他为“济癫和尚”,而他自己却从不在意。
此刻,鲁智深和武松站在一旁,满脸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师侄。
鲁智深抚须而笑:“这小子,倒是比老衲当年还要无法无天!”
武松叹道:“这金山寺收了个什么徒弟啊?一点禅意都没有!”
但两人心里清楚,道济虽然疯疯癫癫,但天赋极高,佛法、武功皆有极高造诣,日后必定不凡!
“罢了罢了,疯就疯吧,反正这世道,需要几个疯和尚!”
三人哈哈大笑,继续在汴京城中游逛。
汴京忠烈庙前,烟雾缭绕,香火旺盛,无数百姓前来祭拜,纪念大宋英雄!
岳飞的三位儿子岳雷、岳霖、岳震,身披孝衣,带着杨再兴之子杨铁心、郭盛之子郭啸天,跪在岳飞、杨再兴、郭盛的灵位前,虔诚祭拜!
岳雷眼含热泪,低声道:“父亲,孩儿今日再来看您了……大宋如今繁华盛世,天下太平,您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杨铁心和郭啸天也郑重磕头,眼神坚定:“爹,日后我们也要像你们一样,誓死保卫大宋,绝不让外敌再犯中原!”
这两位少年,虽然年仅十八岁,但他们的眼中,已燃烧着岳家军不灭的战火!
一旁的百姓看到这一幕,纷纷感慨:“岳元帅在天有灵,必定会欣慰啊!”
“后继有人,大宋有望!”
韩世忠在汴京城的校场,正指导着自己的新徒弟,十岁的辛弃疾!
辛弃疾小小年纪,已然练得一身好武艺,眼中充满英气。
“师父,岳元帅是我的偶像,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领兵杀敌,驱逐外患!”
韩世忠哈哈一笑,拍了拍辛弃疾的肩膀:“好小子,有志气!不过想成为岳元帅那样的英雄,可不是光靠一腔热血,得靠真正的实力!”
说完,他拔出长剑,递给辛弃疾:“来,继续练剑,让为师看看你的进步!”
辛弃疾点头,手持长剑,挥舞如龙,剑光闪烁,寒气逼人!
韩世忠微微点头,心中暗道:“此子不凡,日后必成大器!”
而在这新年之前,绍兴十年,虚竹病逝,归于天山灵鹫宫。
绍兴十七年,段誉病逝,大理国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葬。
如今,大理国王位由他的儿子段正兴继承,他誓言效忠大宋,永世不叛!
赵构见此,龙颜大悦,赐封段正兴为“南诏王”,世袭罔替,镇守南疆!
皇宫大殿之上,赵构坐于龙椅,望着太子赵昚,语重心长地说道——
“大宋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但盛世并非永久,若后世之君昏庸无能,必定再有靖康之耻!”
“你若继承帝位,必须牢记岳飞等先烈的忠魂,必须护我大宋疆土,绝不可让蛮夷再侵入中原半步!”
赵昚神色郑重,单膝跪地,肃然道:“儿臣谨记,必定励精图治,护我大宋繁华盛世,绝不让靖康之耻重演!”
赵构满意地点了点头,望着外面的繁华盛世,心中充满自豪。
“大宋盛世,千秋永存!”
这一代人的故事,至此落幕。
然而,新一代的英雄们,正在崛起!
辛弃疾、杨铁心、郭啸天……他们承载着先辈们的荣耀,必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书写新的传奇!
大宋盛世,千秋万代!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