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一世犹豫了片刻,最终说道:“我会考虑的。”
威廉二世听到这个回答,脸色不变,但心中已有些不满。他知道,意大利并不可靠。
1889年3月25日,俄罗斯,圣彼得堡。
离开罗马后,威廉二世继续他的外交之旅,前往俄罗斯,希望能争取这位东欧霸主的支持。
在华丽的冬宫内,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坐在金色的王座上,冷静地注视着德国皇帝。
威廉二世开口道:“陛下,我希望俄罗斯能够站在德国的一边。英法正在联合对付我们,如果战争爆发,我希望能够得到贵国的支持。”
亚历山大三世冷冷一笑:“你知道我们在巴尔干的利益吧?奥匈帝国正在不断扩张,而巴尔干是我们的势力范围。我无法接受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压迫。”
威廉二世心中暗骂奥匈帝国的政策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但仍然耐心说道:“那么,如果德国承诺不干涉巴尔干事务,您是否愿意支持我们?”
亚历山大三世缓缓摇头:“如果你们要战争,我不会站在你们那边。”
威廉二世脸色微变:“那您是站在英法那边?”
亚历山大三世轻轻抿了一口伏特加,语气淡然:“不,我不会支持英法,但我也不会支持你。”
威廉二世微微皱眉,意识到自己在俄罗斯这里得不到任何军事支持。不过,他灵机一动,提出了另一个请求:“那么,至少在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能否保持中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亚历山大三世思考片刻,最终点头:“可以。只要奥匈帝国不插手巴尔干事务,我就不会主动参战。”
威廉二世这才松了口气。虽然没能让俄罗斯成为盟友,但至少确保了他们不会加入英法阵营。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威廉二世四处奔走,巩固德国的同盟关系。奥匈帝国依旧站在德国一边,但面临内部困境;意大利的立场暧昧,随时可能倒向英法;俄罗斯虽未加入敌对阵营,但也不会支持德国。
威廉二世知道,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他必须加快德国的战备步伐。
德意志帝国,已经没有退路。
1889年4月15日,德国柏林,首相府。
柏林的春天仍然寒意未消,街道上时常可见军队操练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英法联盟的军事调动愈发频繁,整个欧洲仿佛正走向一场无可避免的战争。
德国首相费里德坐在办公室里,眼前摆放着三封由外交使节紧急送来的信件。信封上印着不同的国徽,分别来自西班牙、奥斯曼帝国和大清。
费里德嘴角微微扬起,轻轻抚摸着信封,眼中闪烁着深思的光芒。“终于,他们也开始向德国靠拢了。”
这时,吉尔伽美什从一旁拿起三封信,随意地翻阅了一遍,随后发出一声冷笑:
“杂修们果然都是现实主义者,看到你在欧洲掀起波澜,就立刻迫不及待地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