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乔纳森之死与德国战败

法国代表立场强硬。 那维莱特冷冷地看着俾斯麦,直言道:

“德国必须为这场战争付出代价。”

法国的要求很明确:

1. 阿尔萨斯-洛林必须归还法国,以补偿1871年普法战争的耻辱。

2. 德国必须被削弱,解除武装,限制其军力,以防再次挑起战争。

但英国方面的态度却让局势变得复杂。

鲁路修微微一笑,开口道:

“法国的要求未免过于严苛了。”

他知道,英国的战略向来是“大陆均势”,不会允许法国独大。如果让德国彻底崩溃,法国将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这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贝尔福点头表示支持:

“德国仍然需要作为欧洲的重要一环,我们不会支持对德国过度惩罚。”

法国代表立刻反驳:“但德国是侵略者,他们必须付出代价!”

会议室里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英法两国的代表陷入激烈争吵。

当双方争论不休之际,俾斯麦终于出手了。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锐利,语调沉稳:

“各位,我们需要现实一点。”

“德国确实战败,但我们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若德国彻底崩溃,谁能保证不会有下一个战争狂人崛起?”

“如果你们过度削弱德国,欧洲的平衡将被彻底打破。”

他顿了顿,看向英国代表:

“鲁路修阁下,贝尔福首相,英国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对吗?”

鲁路修微微一笑,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的确。”

俾斯麦继续说道:

“那么,我们可以做出妥协。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我们承认战败,但德国仍将保持统一,继续维持君主制。”

“至于军队,我们可以接受削减,但必须保留一支十万人的正规军,以维护国内秩序和边境安全。”

法国代表们脸色微变,他们知道俾斯麦的厉害。

但英国已经表态支持俾斯麦的方案,法国若想独自反对,就必须冒着和英国决裂的风险。

最终,法国被迫让步。

1889年11月11日:合约签订,德国保全

经过十天的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

1.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2. 德国保持统一,继续实行君主制。

3. 德国军队被限制在10万人以内,不得发展超出范围的军事力量。

法国虽有所获,但远不及他们预期的战争赔偿和彻底削弱德国的目标。

俾斯麦的外交手腕,保住了德国的完整性,甚至让德国避免了更多的惩罚。

威廉二世在会议结束后,深深看了一眼俾斯麦,心中感慨万千。

“俾斯麦,你终究还是救了德国。”

他知道,没有这个“铁血宰相”,德国在这场战败后,可能真的会走向解体。

11月11日,战争正式结束,英法联军撤军,德国进入恢复阶段。

威廉二世站在柏林皇宫的阳台上,看着街道上的人民,他们的目光中仍有迷茫,但至少——德国还在。

鲁路修、霞飞、尤菲米娅等人返回英国和法国,战争虽已结束,但新的局势正在形成。

英国成功维持了欧洲的均势,法国虽有所收获,但未能彻底削弱德国,而德国则在俾斯麦的努力下,保住了自己作为欧洲强国的地位。

然而,鲁路修却知道,战争的种子,仍然埋藏在这片土地上……

“这场战争结束了,但未来……是否还会有下一场?”

他微微眯起眼睛,望向遥远的东方,仿佛在那里,他看到了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