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1021年5月25日,昇龙皇城外,战云密布,风声紧急。
穆桂英身穿银甲,策马立于城下,手执关刀,目光如电。身旁乔峰虎躯挺立,神情冷峻,狄青年少英锐,双眼炯炯,浑身是未散尽的杀气。
城头之上,李公蕴身披龙袍,双目布满血丝。他身旁是披甲持剑的太子李佛玛,以及伤痕累累、脸色阴沉的陶甘沐。
“将军,”李公蕴高声喊话,“我安南虽小,但百姓亦是生灵。若今日攻城,血流成河,两国百姓皆遭战火荼毒。若能退兵,我愿岁岁进贡,安边息战。”
穆桂英朗声回应:“安南若非穷兵黩武,焉会引来大宋之师?今日若不攻下此城,天下人将如何看我大宋?安南屡犯边境,杀我将士,今来求和,晚矣!”
乔峰亦大喝:“你等南蛮小国,不识天朝威仪,自恃一地偏安,便敢妄图中原?若不杀鸡儆猴,天下还有几国敢服我大宋?”
李佛玛愤怒不已,拔剑欲出战,被陶甘沐拦下:“太子,今日不能硬拼,守城为上。”
李公蕴脸色铁青,怒视穆桂英等人,终是一甩龙袖,转身而去,留下李佛玛与陶甘沐守城。他回到皇宫内殿,召集群臣紧急议政。
“朕亲征而来,竟仍不能止宋军锋芒。”他自语,眼中满是挫败。
小主,
与此同时,穆桂英军中,攻城的准备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乔峰率步军在正门佯攻,吸引城防注意;狄青带精锐夜行部队绕至西门,准备夜袭开门;穆桂英则亲率中军,准备趁夜间风势强烈时火攻破城。
夜幕降临,昇龙皇城灯火通明,安南军士紧张备战。陶甘沐巡视城墙,心知守城之难,咬牙下令:“每一寸城砖,都必须用命来守!”
夜里三更,乔峰率军猛攻正门,喊杀震天。陶甘沐亲自出战,凭一己之力,挡住了乔峰三掌。
“安南刀法果然不弱!”乔峰心中赞叹,双掌不留情,连发六式“降龙十八掌”,每一招都如雷霆万钧。
就在此时,西门忽然火光冲天,原来狄青已经带人点燃箭塔,安南士兵惊慌四窜,西门守军顿时大乱。
“开门!”狄青大喝一声,宋军破门而入,如猛虎入羊群。
穆桂英率中军乘势杀来,三军合围,直逼城中心。
李佛玛仓皇上马,欲带亲军冲杀,遇上乔峰,被连退十丈。他满脸是血,惊惧道:“此人怎如此可怕?”
陶甘沐拼死杀出重围,救下太子,两人败走入皇宫。
昇龙皇宫内,火光映红了整片夜空。李公蕴站在殿前,看着那片滚滚而来的火光与刀剑,仿佛看到了安南末日。
他喃喃自语:“终究还是低估了大宋。”
1021年5月25日夜,宋军主将穆桂英率领大军踏入皇宫,身披银甲,眉眼冷峻,关刀尚有未干的血迹。乔峰、狄青紧随其后,一身征尘,满面杀气。大殿内火光摇曳,昏黄中照出李公蕴父子几分狼狈的脸色。
李佛玛单膝跪地,胸前染血,剑断了,人也憔悴了。他抬头望向穆桂英,怒意中带着悲凉:“你们胜了。昇龙城,归你们了。”
李公蕴眼神复杂,缓缓摘下头冠,交于穆桂英面前:“自今日起,安南愿归大宋,臣服天朝,听命差遣。但恳请将军手下留情,不要屠我百姓。”
穆桂英冷冷望着他:“你当初起兵犯我疆土,可曾想过边关将士与岭南百姓的血泪?”
“……我知罪。”李公蕴低头,声音沉重,“愿以一国之主之身,赎此过错。”
乔峰拂了拂沾血的掌心,道:“李公蕴虽有野心,但不是庸主,若真降,便无须再造杀孽。”
穆桂英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将李公蕴父子交押岭南,封为‘归化侯’,不得离开封地,不得与外人勾连,若违此令,杀无赦。”
安南亡国,皇宫悬起大宋铁旗。城中百姓本忧遭屠,却见宋军秋毫无犯,士卒自律,秩序井然,心中惶恐方才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