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收剑而立,沉声道:“这人武艺高强,心思狠毒,不可轻敌。”
欧阳春道:“他今夜试探,怕是辽国真正大军即将南下。”
展昭点头:“必须立刻告知太后和包大人,加强防卫,通知杨将军、孙悟空他们,小皇帝不能再有半点闪失。”
两人并肩走入夜色之中,背后是越来越亮的宫灯与警戒声,汴京的风吹过,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悄然逼近……
1021年6月16日,天刚亮,汴京仍笼罩在昨夜风雨未歇的沉重气息之中。
展昭与欧阳春并肩来到宰相府,禀告昨夜慕容复夜袭一事。包拯听完,眉头紧锁,沉声道:“慕容复身为燕王,自幼在姑苏慕容世家长大,精通斗转星移,现又投效辽国,坐镇燕云十六州。此人若不除,北疆之祸,终成大患。”
太后刘娥闻言脸色微变,低声道:“他既能夜入皇城,几近得手,那大辽岂非已经在我边境布下重兵?汴京……已无险可守?”
站在一旁的杨延昭手握佩剑,声音低沉而铿锵:“太后,包大人,展昭所言非虚。辽人已动,边境风声鹤唳,我军粮道受阻,斥候频传辽骑逼近雁门关,恐非虚言。”
他顿了一顿,回头看向展昭与欧阳春二人,正色道:“两位侠义之士,若能驰援前线,大宋军心可振,辽人亦不敢轻犯。”
包拯沉吟片刻,摇头道:“此二人皆为宫廷重臣护卫,太后安危、皇上安危不能无人照拂。”
杨延昭抱拳躬身:“大人,国有大难,当舍小护大,若前线破,大辽南下,汴京焉能独守?”
这时,一个清脆的童声打破沉寂:“宰相不必为难,此事,朕允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年仅十一岁的皇帝赵祯身穿朝服,神情冷静,款款走入大堂,目光清澈却坚毅。
“太后,宰相,朕虽年幼,却知国难当头,岂可惜身?展昭、欧阳春二位忠勇之士,朕允他们即刻奔赴边疆,护我大宋。”
刘娥心中一颤,忙欲开口,但赵祯轻轻摆手:“母后,儿知您为我忧虑。但若辽兵南下,汴京难保,百姓遭殃。此事,不能因我一人而误全局。”
包拯肃然起身,跪拜在地:“吾皇圣明。”
杨延昭同样跪下:“吾皇堪为中兴之主。”
展昭与欧阳春躬身行礼,展昭正色道:“臣展昭,愿往北疆,与辽寇死战!”
欧阳春亦道:“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赵祯点头:“你们放心前行,朕自会严守京城,此间尚有龙卫精英,辽人一时不敢妄动。”
杨延昭大笑:“好!今日便整军北上,三日内抵达雁门。展昭、欧阳春随本将一同出征。”
刘娥低头拭泪,却终未再阻,喃喃自语:“愿你们皆能平安归来。”
三日后,展昭与欧阳春随杨延昭军马奔赴边关。沿途所见,百姓逃难,城墙加固,战鼓日夜不歇,显然辽人战意已决。
而北疆之外,契丹铁骑早已聚集于幽云之间,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战,正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