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齐声怒斥,百姓门外呼啸如雷。
包拯点头:“既无悔意,依律应斩!来人——龙头铡伺候!”
狱卒高声应命,将耶律隆绪拉至刑台。
刽子手双手一挥:“铡——!”
“咔嚓”一声,血溅长阶,耶律隆绪首落地,死于龙头铡下。
汴京城百姓奔走相告,欢声雷动:“辽主已死,燕云归宋!死得好!”
穆桂英举目望天,低语:“宗保,文广……我们为你们报仇了。”
乔峰沉默站立,眼中微有泪光。狄青紧握战刀,转身望向北方,仿佛要将这北疆残雪永远踏入脚下。
辽亡,宋兴。
这是新的开始,也是大宋最辉煌的时刻。
1021年9月22日,汴京城外忠烈祠旁,晨钟初响,黑压压一片人群已齐聚山麓,白绫随风猎猎,哀乐低回。今日,是杨延昭与其子杨文广的合葬大礼。
穆桂英身披素衣,站在灵前,眼中却无泪。她已哭干了眼泪。此刻,只剩坚毅。身后是狄青、乔峰、包拯、范仲淹、太后刘娥、小皇帝赵祯,八贤王赵德芳,还有远道而来的岭南节度使陶甘沐、苏序父子,一同前来送别两代杨家忠魂。
一位身材佝偻却精神矍铄的老妇人缓缓走来,正是佘太君。她拄着拐杖站在灵前,望着那两口棺椁,颤声开口:“昭儿,文广……你们就这么去了。兰英早年便在沙场上走了,如今你们也跟着去了。只留下我和桂英两个人……”
她没有再说下去,拐杖狠狠戳在地上。
穆桂英扑通一声跪下:“孩儿无能,未能护住父帅与小叔……来世愿再为杨门之女,再战沙场。”
众人无不动容。乔峰默默低头,双拳紧握。狄青看着灵位,喃喃道:“师父,大辽已灭,耶律隆绪已受审,你可以瞑目了。”
赵德芳低声叹息:“世间哪来如此忠烈之家?父子相继,血染山河。”
包拯肃立一旁,整整衣冠,对赵祯低声说:“陛下,如今杨家忠魂长眠,天下百姓望着的是您——愿陛下继承杨将军之志,守土安民。”
年仅十一岁的赵祯紧紧握拳,点头,沉声道:“卿等放心,朕自今日起,绝不辜负任何一位为国牺牲的将士之血。朕要当仁君、贤君,不负百姓,不负先烈。”
小主,
刘娥望着这个儿子,眼中含泪,却终于放下心来。
午后,葬礼结束。两座忠烈之墓立在忠烈祠后山,背山面水,守望汴京。